【100所名校】天津市天津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考试卷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
【100所名校】天津市天津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考试卷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第5页

2018-2019天津市天津实验中学

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考试卷

历 史 答 案

   1.D

   【解析】

   从"为秦统一中国,建立大一统的封建君主集权制国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根据"可以确定这位思想家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A选项是墨家学派的思想;B选项是道家学派的思想;C选项是儒家学派的思想;D选项是法家学派的思想,故本题选择D选项。

   2.B

   【解析】

   材料解释了"春秋笔法"的含义,并举例说明,最后阐述了儒家对史书的看法,即史书的批判和教化功能。根据"《春秋》里称郑庄公为郑伯,孔子把他的爵位从公降为伯,以此表达对郑庄公谋算兄弟这一行为的批判",这说明儒家重视史书的道德批判和教化功能,故B项正确;材料中体现的是对君主的批判,没有体现维护君主专制,故A项错误;奠定我国古代正史编撰体制的是《史记》,而非《春秋》,故C项错误。从"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得知"春秋笔法"用笔曲折而意含褒贬,反而不利于历史纪录的客观性,故D错误。

   3.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信息"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体现的是道家老子的思想。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向往小国寡民,故C项正确;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故A项错误;孟子认为人性本善,强调民贵君轻,故B项错误;韩非子提出以法治国,强化君主权威,故D项错误。

   4.D

   【解析】

   D项,材料关键信息为:"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古礼"和"秦仪"分别代表儒家和法家的理论,因此,他主张儒法融合,故D项正确。A项,材料介绍的是礼法制度,并非地方行政制度,故A项错误。B项,由材料"夏、殷、周礼所因损益可知者,谓不相复也"可知,他不主张恢复周礼,故B项错误。C项,与材料意思不符,故C项错误。

   5.A

   【解析】

   思想统治服务于政治,汉武帝时期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的根本目的是巩固大一统王朝,故A项正确。推行新儒学教育是提高儒学地位表现,故B项错误。排斥法道诸学说不符合材料根本目的,故C项错误。加强对官吏控制属于政治方面措施,故D项错误。

   【点睛】

   西汉初年,诸子百家的各派人物还很活跃.诸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对中央集权很不利.为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大一统王朝,汉武帝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持法家、道家等各家学说的读书人,均受到排斥。

   6.C

   【解析】

   结合所学,儒家思想强调妇女要守节,丧夫女子守节不再嫁,武则天"14岁入宫为唐太宗的才人(较低等的妃嫔),后被唐高宗立为皇后"不符合儒家伦理"三从四德",说明唐代儒家思想受到冲击,儒家的正统地位严重削弱,故C正确;唐代妇女地位仍然低下,A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武则天具有较高政治智慧,排除B;材料反映武则天不符合理学伦理思想"三从四德",武则天掌握大权,并非皇帝昏庸无能,排除D。

   7.C

   【解析】

   "普罗泰戈拉公然宣称自己不信神",这是他更看重自己的内心感受,而不是外界权威;苏格拉底则相信自己的"灵机"而不是传统的邦神,说明他把自己看的比邦神更重要,所以说C符合题意;他们不信神并不意味着他们反对神学,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中二者的主张都没有涉及道德,故B与题意无关;D不是问题的实质,故排除。

   点睛:这一题考查考生准确理解题干材料和准确表达的能力。考生必须在提取出信息来之后进行准确比较,把"宣称自己不信神"和"相信自己的'灵机'而不是传统的邦神"正确理解,然后即可看出两者对人的关注超过了对神的关注,由此得出答案。

   8.B

   【解析】

   "我若从事政治,死也久矣,于已于世两无益。莫怪我说实话,凡真心为国维护法纪、主持公道"说明苏格拉底对于雅典的民主政治比较蔑视,B正确;A中痛恨说法绝对;C中嘲讽不符合材料主旨;苏格拉底批判的是民主政治,D错误。

   9.B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