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联考
高一历史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第Ⅱ卷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①占30%;必修②占70%。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王国维认为"殷、周间之大变革,自其表言之,不过一姓一家之兴亡与都邑之移转;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新制度"包括
①王位世袭制 ②礼乐制度 ③郡县制 ④嫡长子继承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④
2.马林在讨论国共合作的杭州西湖会议上强调:"孙中山先生的国民党是中国现在一个有力量的民主和民族革命的政党,不能说它是资产阶级的政党,而是一个各阶层革命分子的联盟。"在马林看来国民党
A.具有自己的宗旨目标 B.是革命性强的资产阶级政党
C.具有自己的阶级基础 D.是一种国共合作的组织形式
3.历史学家王维礼说:"空前的民族危机使一切阶级、阶层的目的、愿望和要求都在保卫中华民族生存的总目标下统一起来。革命高潮本身就采取了民族运动的形式。"作者是要表达
A.九一八事变加深了民族危机 B.华北事变促进了民众的觉醒
C.反侵略战争增强了民族意识 D.《辛丑条约》加深了民族危机
4.有学者将新中国的人大制度的变迁粗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1954~1957年)、第二时期(1957~1978年)、第三时期(1978年~)。其中第一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A.开始确立 B.曲折发展 C.遭受破坏 D.恢复发展
5.两国政府互致承认函电或照会是彼此正式建交的国际惯例。新中国成立初,考虑到国民党残余政权仍然存在,新中国并不认同这一惯例,其理由是该惯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