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edu发布》江苏省扬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历史(选修) Word版含答案
《302edu发布》江苏省扬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历史(选修) Word版含答案第5页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梭伦改革对雅典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4分)

22.(12分)中国古代改革家,重法者不在少数,他们所描绘和实践的"法治中国"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民本,法也。故善治者,塞民以法,而名地作矣。......国之乱也,非其法乱也,非法不用也。国皆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故善治者,刑不善而不赏善,故不刑而民善。不刑而民善,刑重也。刑重者,民不敢犯,故无刑也。而民莫敢为非,是一国皆善也,故不赏善而民善。

                             --《商君书•画策》

材料二

  盖君子之为政,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如其不能立法,而欲人人悦之,则日亦不足矣。使周公知为政,则宜立学校之法于天下矣;不知立学校而徒能劳身以待天下之士,则不唯力有所不足,而势亦有所不得也。

                             --王安石《周公》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商鞅认为"善治者"的治国方略是什么?这对商鞅变法的结果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2) 据材料二,概括回答王安石认为实现"天下治"的方略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变法中"立学校之法于天下"的具体措施。(6分)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法治"效果的主要因素。(2分)

23.(10分)北魏孝文帝改革中,最重要也最有争议的举措就是迁都和汉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与宗室重臣的交流中,孝文帝将他迁都的本意说的十分明白,平城"虽富有四海",但只是"用武之地",很难"移风易俗"。迁都后又说:"若永居恒北,值不好文之主,卿等子孙不免面墙也。"同时孝文帝明确地认识到只有迁都於"王里"洛阳,才能"光宅中原"。迁都后,他接二连三地南征萧齐,虽然连遭失败,然而他的"期於混一"的壮志,直到临终前仍念念于怀。

                 --摘编自尚志迈《也谈魏孝文帝拓跋宏的迁都》

材料二

  孝文帝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的改革完全是自觉、积极、主动的。这充分表现在他对陆叡的谈话中:"朕为天子,何必居中原!正欲卿等子孙渐染美俗,闻见广博。"孝文帝迁都、汉化使洛阳再次成为北方文化中心,也为以后形成和发展的盛唐文明奠定了基础。在融入汉文化的同时,鲜卑文化的精华成了汉文化的一部分。鲜卑族尽管因此而不再作为一个单一民族而存在,但在另一个民族大家庭中得到了永生。

    --摘编自葛剑雄《盖世英雄还是千古罪人--元(拓跋)宏及其迁都和汉化》

请回答:

据材料一,概括孝文帝迁都的意图。结合材料一、二中孝文帝与大臣的对话,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