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践过程中所形成的精神财富的概括和总结。"爱国"是核心,"创新"是精髓,"包容"是特征,"厚德"是品质。弘扬北京精神,是对生活信念与人生境界的高度升华,提振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必将在推动"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建设中发挥导向、凝聚、激励作用。
材料二:做时代的引领者就要自觉融入时代的滚滚洪流;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观照人民的生活、命运、情感;就要磨砺精深的艺术功力,不断创新。创新要建立在继承艺术传统和遵循艺术规律的基础上,传承转化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思想资源、美学资源,吸收借鉴世界各国文艺创造的有益成果;要善于利用视听新技术和数字化、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文艺工作者只有不断推进文艺创新,才能创作出文化杰作、不朽作品。
材料三:徽派建筑是汉族传统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流行于徽州及浙西地区。它集徽州山川风景之灵气,融汉族风俗文化之精华,风格独特,结构严谨,雕镂精湛,不论是村镇规划构思,还是平面及空间处理、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都充分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为中外建筑界所重视和叹服。美国国家博物馆中国文化馆的馆长白铃安说服美国公司花巨额价钱,将一座名为"荫余堂"的徽派建筑买下,全部拆解后在美国又完全复原,成为当地博物馆镇馆之宝。
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一所蕴含的道理。
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创新"的有关知识,说明文艺工作者应如何进行文艺创作才能做时代的引领者。
结合材料三,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说明加强对徽派建筑保护的意义。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18 年 8 月 27 日,习近平主席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 5 周年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实践平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从我国改革开放和长远发展出发提出来的,也符合中华民族历来秉持的天下大同理念。"一带一路"继承古丝绸之路开放传统,挖掘其深厚的文明和文化底蕴。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主要是商品互通有无,今天"一带一路"交流合作范畴要大得多,可以是贸易投资和产业合作,也少不了人文交流和文明对话。"一带一路"建设必将推动中国与相关国家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合作与发展。
材料二:巴蜀文化作为独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始终离不开吸收和借鉴周边和外来文化。巴蜀文化可从古蜀文化找到源头。古蜀文化从距今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兴起。在东周时期,由于巴文化的兴起,逐渐融汇为巴蜀文化,扩大为巴蜀大文化体。至秦汉时,巴蜀文化又逐渐融入中华文化之中。这两次融汇让蜀文化融入更为雄浑、博大、精深的文化之中,为它注入了新的活力,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多样性与传播"、"文化继承与发展"的知识,说明"一带一路"是如何推动文化交流与发展的?
结合材料二,说明巴蜀文化的发展过程是怎样体现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