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413年),"徙二万余家于大宁,计口受田。"
--据《魏书》卷三和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
材料二 太和九年(485年),"下诏均给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
--《魏书》卷一百一十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土地分配方式有何相同之处?
(2)材料二中的土地分配制度经北魏孝文帝推行后,一直被沿用到唐代中期。除此之外,北魏孝文帝还推行了哪些改革措施?
(3)概括说明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的渊源,以及这一改革对后世的影响。
解析:解答本题要把材料与所学知识相结合。第(1)问,从材料一中提到的"计口受田"这一信息入手回答。第(2)问,联系教材知识回答,注意答案的条理化。第(3)问,从政治、经济和民族关系的角度加以论述。
答案:(1)按人口分配土地。
(2)易汉服;改汉姓;说汉话;与汉人通婚;学习汉族典章制度;迁都洛阳。
(3)汉族先进文化;鲜卑民族传统。均田制影响了中国土地制度数百年;其他措施加速了鲜卑族汉化,促进了民族融合。
知识点一 卓有成效的新制 1.自商鞅变法确立封建土地制度以来,土地制度不断调整,到北魏时期,统治者创立了一种新的土地制度--均田制。所以说实行均田制是孝文帝采取的重大改革措施,"均田"是指( )
A.没收地主多占的土地,平均分给无地农民
B.将国家掌握的土地有限度地授予无地农民
C.将荒地收归国有,把流民组织起来垦种
D.将全国土地按人口进行平均分配
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均田制是一种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将政府掌握的土地有限度地授予无地农民,故B项正确。A项不符合史实,均田制的土地来源不是没收地主多占的土地,排除。C项不符合史实,均田制将土地有限度地授予无地农民,不是招募流民垦种,排除。均田制没有将全国土地按人口进行平均分配,排除D。
答案:B
知识点二 设巧计迁都洛阳 2.北魏孝文帝说:"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为此孝文帝决定( )
A.统一文轨 B.整顿吏治
C.定都平城 D.迁都洛阳
解析:本题材料"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反映了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和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应选D。
答案:D
知识点三 移风易俗 3.北魏孝文帝说:"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