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 儒家仁爱主张普及
【答案】B
【解析】
【详解】"断屠"是指在某些特定时期禁绝屠宰和渔猎活动,而非由官方禁绝全部渔猎,故排除A项;根据"自古明主,仁及万物"可知唐代规定体现了政府对生态的保护,故选B项;唐代"断屠"的规定并未体现是受佛教影响,故排除C项;官方颁布的诏令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儒家的仁爱主张,但不能体现该主张的普及性,故排除D项。
6.武则天的形象在宋代以前总体上较为正面,但欧阳修《新唐书》开始对其"妖魔化",司马光《资治通鉴》更甚,而且始终不承认大周和武则天的皇帝位,仅称其为"后"。这反映了
A. 妇女地位发生了逆转
B. 程朱理学占主导地位
C. 官方修史原则的变化
D. 士大夫正统观念强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对武则天形象描述的变化不能说明妇女地位的逆转,故排除A项;程朱理学占据主导地位是在南宋时期,故排除B项;对武则天形象评价的变化不能体现官方修史原则的变化,故排除C项;根据"始终不承认大周和武则天的皇帝位"可知武则天称帝不符合当时士大夫的正统观念,故选D项。
【点睛】随着唐代以来儒学复兴的发展,三纲五常的伦理观念进一步得到强化。武则天称帝的正统性受到传统士大夫的质疑,也因此导致了武则天形象评价的变化。
7.据统计,明代监察御史共209人,其中进士出身者180人,非进士者只有29人。实际充任给事中之职者,一般都是"在各衙门办事进士及历俸二年以上行人、博士并推官,知县三年考满到部者"。这表明当时
A. 科举是官员的主要来源
B.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C. 注重考查监察官员素质
D. 监察机构日益膨胀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