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人教版新教材——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免费下载人教版新教材——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复习提纲第3页

萍浏醴起义 1906 刘道一 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起义虽然失败,但同盟会声望大振。 安庆起义 1907 秋瑾 徐锡麟 失败被捕,壮烈牺牲。 广西起义 1907 孙中山、黄兴 因弹药缺乏,最终失败。 黄花岗起义 1911年 黄兴 起义虽然失败了,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的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1. 武昌首义:

(1)时间:1911年10月10日

(2)主要力量:倾向革命的湖北新军

(3)过程:占领楚望台→猛攻湖广总督府→占领武昌城→攻占汉口和汉阳→成立湖北军政府,选黎元洪为都督→全国十几个省宣告独立。

3.意义: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的终结。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1.中华民国的建立:

 (1)背景: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独立,革命形势发展要求有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

 (2)时间:1912年1月1日

 (3)定都:南京

 (4)临时总统:孙中山

 (5)副总统:黎元洪

 (6)意义: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

2.孙中山制定并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3.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清帝退位 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朝结束。

           1912年4月,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窃取。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1. 二次革命: (1)时间:1913年

 (2)导火线:"宋案"

(3)经过:"宋案"后,袁世凯决定以武力镇压国民党,下令罢免由国民党人担任的江西、广东、安徽三省都督,并派兵南下。孙中山和黄兴等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发动"二次革命"。

 (4)结果:"由于国民党力量涣散,二次革命很快被袁世凯镇压下去。孙中山、黄兴被迫流亡日本。

2.袁世凯复辟帝制:

 (1)对内政策:①迁都北京,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②下令解散国民党

③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④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无限期连任,可指定继承人。

(2)对外政策:接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

(3)称帝:1915年12月,袁世凯公开下令恢复帝制,准备在元旦登基。

3.护国战争:(1)时间:1915年底

(2)经过:孙中山发表《讨元檄文》号召维护共和,1915年底,蔡锷组织护国军北上,护国战争爆发,1916年3月在各种力量的讨伐声中,袁世凯被迫撤销帝制,不久在绝望中死去。

4.北洋军阀的统治:

(1)军阀派系:北洋军阀分裂为:冯国璋、曹锟为首的直系;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张作霖为首的奉系。

(2)军阀混战:依附帝国主义,争夺地盘,连年混战,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

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1.兴起: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发表《敬告青年》一文。

2.代表人物:陈独秀、蔡元培、李大钊、胡适、鲁迅。

3.口号:民主与科学(德先生和赛先生)。

4.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5.内容: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民主与科学,提倡白话文,建设新文学。

6.文学革命:

(1)胡适:1917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大力提倡白话文。

(2)陈独秀:1917年,发表《文学革命论》一文。经过新文化运动的倡导,白话文逐渐普及开来。

(3)鲁迅:《狂人日记》第一篇白话文小说。

7.影响: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但对于东西方文化带有绝对的肯定和否定。

8.对待东西方文化态度: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辩证取舍,择善而从。

第13课 五四运动

1.导火线:1919年5月,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口号:"外争国权,内除国贼""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誓死争回青岛" 等口号,要求惩办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人。

(3)爆发:1919年5月4日,爱国学生在北京天安门前集会,并举行游行示威。

(4)经过:第一阶段以学生为主;第二阶段,陈独秀起草《北京宣言》6月5日以后,五四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成为斗争的主力军。

(5)结果: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6)意义: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重要作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7)五四精神:忧国忧民,不屈不挠,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

第14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

1.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先驱者:李大钊(1919年,《新青年》出版"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刊载了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第一次较为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早期党组织:1920年夏,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

3.中共一大的召开:

 (1)时间:1921年7月

 (2)地点:上海 嘉兴南湖

 (3)参加人员: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