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为了加强对西突厥地区的管理,在640年攻破高昌以后,在高昌设立了安西都护府,故选B;宋时,设置鸿胪寺既掌管国内所属少数民族事务,也管理与外国通使等事宜,故A的说法不符合题干中的时间,排除A;松赞干布为了加强和唐朝的关系,学习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634年向唐朝遣使纳贡,请求通婚,故不是唐太宗请求通婚,故C的说法不符合史实;由唐王室派遣汉官充当羁縻府州的部分官员,组成联合统治机构,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共同治理,是在唐太宗之后,故排除D。
6.唐太宗的治国理念之一是"民本"思想。下列表述最能体现此思想的是
A. 吏者,民之本纲者也,故圣人治吏不治民
B. 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
C. 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
D. 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吏者,民之本纲者"表明韩非把官吏比喻为治民的本纲,认为圣明的君主不是直接管理民众,而是通过管理好官吏去治理国家,要重视吏治,故A项错误;"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表明唐太宗意识到了民众的力量,故B项错误;表明为人纯正,可以安定天下,与"民本"无关,故C项错误;"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表明要保证不失农时,体现了"民本"思想,故D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治理国家的思想•唐太宗--"民本"思想
7.昭莫多战役后,康熙帝认为"塞外其地不毛,运粮尤苦,不可妄动"。康熙五十四年,他派人在喀尔喀蒙古牧地察勘地亩,试图让军队从事农耕。康熙五十五年初,又决定:"今岁停止进兵,候种地及一应事务预备完毕,审察两下军情,再行定夺。"这表明康熙帝
A. 以农耕吸引蒙古百姓归顺清朝 B. 从缓和满汉矛盾出发重视农耕
C. 强化后勤保障以保卫北疆安全 D. 让军队农耕戍边防备殖民侵略
【答案】C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