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用时:25分钟)
一、选择题
1.唐朝时期诗人王维亦官亦隐,白居易既学炼丹,又虔诚礼佛,柳宗元公开宣扬自己"援佛入儒"的思想经历。这说明唐朝时期( )
A.佛教取得统治地位
B.儒学出现危机
C.出现三教合一趋势
D.道教的发展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三教合一的认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从"亦官亦隐""既学炼丹,又虔诚礼佛""援佛入儒"可知唐朝出现了三教合一的趋势。
2.宋代程颢、程颐兄弟提出"视听言动,非理不为,即是礼,礼即理也。不是天理,便是私欲",以此倡导( )
A.人性本善 B.人们自觉遵守儒家伦理
C.格物致知 D.克服私欲,回复良知
解析:选B。材料没有涉及人性论,故A项错误;材料中二程把儒家伦理道德等同于天理,从哲学角度论证了儒家伦理道德的合理性,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方法论,故C项错误;"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属于心学思想,二程是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故D项错误。
3.南宋理学集大成者朱熹说:"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其说要表达的核心意思是( )
A."理"是世界构成的本原
B.三纲五常是先天存在的衡量标准
C."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D."理"在社会实践中就是三纲五常
解析:选D。"宇宙之间一理而已"说明"理"是世界构成的本原,但这只是作为立论的基础而非核心,故A项错误;"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说明三纲五常是"理"的体现,故B项错误;"各得之以为性"说明"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但这只是为后面的结论做铺垫,故C项错误;"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说明"理"在社会领域就表现为三纲五常,故D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