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除D项。
【点睛】本题的解答主要是根据题干中"经济根源"的要求,通过排除法排除其他三项均不属于经济方面的原因,再联系所学有关内容,确定只有"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属于经济方面的内容,且确实是"私学文化"得以产生、发展的经济根源,据此确定答案。
2.春秋战国时期某一学派反对在社会中实施礼治、德治,认为在法律面前不存在贵族和平民之分,除君主外所有臣民一旦触犯法律都必须受到惩处。这一学派是
A. 道家 B. 墨家 C. 法家 D. 儒家
【答案】C
【解析】
材料中强调君主和法律的作用,显然是法家的思想主张,故C项之前;A主张无为思想;B是兼爱非攻思想;D倡导仁义和德治。
3.有战国时期思想家认为:"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这位思想家是
A. 孔子
B. 孟子
C. 庄子
D. 王阳明
【答案】B
【解析】
题干的意思是人不用学习就能的,是良能;不用思考就知道的, 是良知。结合所学可知是孟子的性本善,故本题答案选B项;其他思想家没有材料中体现的思想,排除。
点睛:孟子的主张主要有性本善,仁政,民贵君轻等;复习诸子百家思想,要注意总结儒墨道法在治国方面、个人修养和哲学认识方面的主张,从人性认识、治国理念共通、价值观等角度比较共通和相反之处。
4.《史记》有如下记载:汉景帝时期窦太后喜欢《老子》,却被儒生辕固生讽刺,窦太后让辕固生与野猪搏斗。汉武帝时期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这些记载说明
A. 百家争鸣思想自由局面的结束
B. 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与利益的冲突
C. 汉朝治国思想从无为到有为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