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黄冈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缺答案
云南省昆明市黄冈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缺答案第2页

  含义。可是随着这些含义日趋固定,当后人写"峰峦如聚,波涛如怒"时,写"泪飞顿作倾盆雨"时,谁还会为这些自然物的原初含义而大动脑筋?在人们看来,这些自然物所包含的愤怒、悲伤、愉悦等含义似乎是它们与生俱来的。

  自然物之所以能表现人的心理情感,除了人赋予它以意义之外,它本身必定也具有能够使人赋予这种意义的某种特质。这种特质,被西方美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称为"力的结构"。由于人的情感也受着形式不同但实质一样的力的结构的制约,所以,人便自然地从外部事物中观察并提取与自己心理情感相一致的内在意义,从而将该事物作为表现自己某方面的情感的特定载体。

  由此可见,人们观察自然并借以表现自我情感,是一种主客观相互包容、渗透、影响的活动。这个活动中人的心理情感的作用会得到强化,但自然的物性特征也不可忽略。

(摘编自尚永亮《人与自然的生命共感与异构同质》)

1.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文运用了总--分--总的结构,论述了自然与人之间异构与同质的问题。

 B.第1段运用了引证法,引用了梁启超在《饮冰室文集》中说的是为了说明人的现实处境和主体心态也会导致其对自然有不同理解和表现的观点。

 C. 第3段在文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由生命的共感难以解释的现象引出了对自然与人之间异构与同质问题的探讨。

D. 第4段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如"人愤怒的时候就像江海中翻滚的波涛""在悲伤的时候泪如雨下"等使语言形象生动,更具说服力。

2. 下列各项中的情境,不能体现人与自然之间"生命共感"的一项是(3分)( )

 A.《红楼梦》中,暮春时节,林黛玉来到大观园,看到繁花落尽,满地堆红,于是带着扫把、篮子、花锄,扫起落花,埋在土里,做成花冢。

 B.《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回到家,端起酒杯自斟自饮,看到院子里的松树傲然挺立,菊花灿然怒放,他感觉到心中涌出一种久违的快乐。

 C.《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严冬时节,林冲看到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大雪纷纷扬扬,他觉到身上寒冷,为了御寒,便挑起酒葫芦出外买酒。

 D.《小石潭记》中,柳宗元坐在被竹林和树木包围着的小石潭边,四周寂静无人,寒气透骨,幽静深远,感到过于冷清,心神凄凉,于是起身离去。

3.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