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明尊卑爵秩等级" B."集小乡邑聚为县"
C."为田开阡陌封疆" D."平斗桶权衡丈尺"
答案 D
解析 图片所示是商鞅变法时统一的量器,提示的是商鞅变法中"统一度量衡"这一措施,因此对应的应为D项。A项对应的为军功爵制度;B项对应的为废分封,行县制;C项对应的为废除井田制。
4."孝公已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战国策·秦策一》)文中的"人"在客观上代表当时谁的利益( )
A.新兴地主 B.立功将士
C.没落贵族 D.富裕农民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材料大意为孝公死后,惠王继位,有人游说惠王说:"大臣权力太重会危及国家,左右近臣太亲会危及自身。现在国内连妇女、儿童都说法令是商君的法令,并不说是大王的法令。这样,君反为人主,而大王反变为人臣了。况且商君本来就是大王的仇人,希望大王想办法对付他吧。"这里的"人"希望惠王惩办商鞅,必然是在变法中丧失利益之人,因此C项符合题意。
5.公元前338年,秦惠文王听信谗言抓捕商鞅。商鞅在逃亡中投宿旅店遭到拒绝,理由是"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旅客住宿,谁就要连坐"。商鞅只得黯然离去。这则故事说明( )
A.变法最终失败 B.法治代替人治
C.民众厌恶商鞅 D.变法深入贯彻
答案 D
解析 商鞅的结局是悲惨的,但商鞅变法适应历史发展潮流的改革,即使在偏远的旅店,店主依然遵循商鞅新法,可见变法深入人心。因此D项正确。
综合应用
6.(2015·山东高考)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变革时期。阅读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