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决定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
D.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6.2018年1月2日,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以盘活农村闲置土地,顺应农村实践要求和农民愿望,助推乡村振兴。这是继农用地"三权分置"后农村土地改革的又一重要改革。 从唯物史观看,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 )
①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生产关系改革的必然要求
②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激发社会创造活力的举措
③从根本上变革原有制度,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
④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的客观要求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7."爆竹声中一岁除"是传承千百年的中国春节习俗,然而2017年春节期,许多人选择少放甚至不放烟花爆竹,北京、上海等许多城市的烟花爆竹燃放量较往年大幅减少,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在从"放"到"少放"或"不放"的变化中,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绿色环保过春节正成为"新年俗"。年俗的这种变化表明( )
①社会意识的变化总是滞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②社会意识可以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
③社会意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主变化的
④社会意识的变化归根到底是社会存在变化的反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8.时代呼唤工匠精神,呼唤的不仅是一个个技艺超群的职业英雄,更是一群爱岗敬业、创业创新的广大职工和基础群众。这是因为( )
A.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 B.劳动群众是我国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C.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方法 D.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29.引导下岗职工树立"观念一变天地宽,观念一变门路多"的思想,鼓励下岗职工自谋职业,实现再就业。其哲学依据是( )
A.价值观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B.价值观对人们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
C.价值观具有社会性
D.客观条件制约着人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30.中国人对"房"情有独钟:中国的"农耕文化"和国人的"家国伦理",造成了老一辈中国人心目中的家,不仅是遮风避雨的居住场所,也是最终的情感归宿地。但现在,全民炒房、全民囤房似乎成了城镇家庭财富保值增值的唯一选项。从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角度看,这种财富保值增值手段的合理性是( )
①人们的价值判断是建立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的
②人们的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不同
③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
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第II卷(非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二、材料分析题 31.为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振兴传统工艺,我国制定了《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刻》。我国传统工艺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是中华优秀传文化的活态实践。但有些传统工艺中的"绝活",正在淡出我们的生活,为实现传统工艺的振兴,必须以创新生活和市场需求为切入点,遵循工艺发展规律,挖掘传统文化,改进设计,改善材料,改良制作。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相关知识,说明如何振兴传统工艺?
32.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正式成为国家战略,为实现这一战略构想,需要转变观念,扎实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话题引起诸多专家学者的热议,以下是某知名高校学者论坛中一些专家的发言。
学者甲: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上看,京津冀三地密不可分,协同发展势在必然。要坚持区域统筹,完善顶层设计,充分考虑地理位置、环境资源、产业基础以及交通状况等各个因素,最大限度发挥各个城市优势,最终实现1+1+1>3的效果。
学者乙: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总结了以往发展的经验教训,彰显了"相互协同"的新内容,体现时代要求;在推进过程中,要大胆创新,但要看到其过程不是一蹴而就、一帆风顺的,会有风险和挑战,要制定不同时期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充分预估困难,做好解决问题的准备。
用发展观和辩证否定观的相关知识,针对"学者乙"的看法发表意见。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明无国界。做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各民族文化间的交流,是永不褪色的课题。
材料: "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都扎根于本国本民族的土壤之中,都有自己的本色、长处、优点。丰富多彩的人类文明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我们应该维护各国各民族文明的多样性,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而不应该相互隔膜、相互排斥、相互取代,这样世界文明之园才能万紫千红、生机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