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或谓纲常政教,中国自有常经,惟兵商二途,宜集思以广益。"
④"共和立宪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皆伪共和也,伪立宪也。" A.①③②④ B.①③④② C.③④①② D.③①④②
8、"盛锡福"是京华老字号企业(右下图为其商标)。刘锡三创办帽厂正值 民国初年,人们剪掉长辫,摘掉瓜皮小帽。刘锡三适时引进英、法、美等 国的呢帽,在市场一炮打响。材料表明该企业得到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 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 辛亥革命与社会习俗改革的推动
C. 广大人民群众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D. 帝国主义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9、1880 年,清政府修建唐山到胥各庄的"唐胥铁路"。1887 年展筑至芦台,1888 年又 展筑至塘沽和天津,时称"津唐铁路"。"津唐铁路"修建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有助于解决开平煤矿煤的运输问题 B.标志中国交通近代化的起步 C.诱导了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 D.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10、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某次重要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该会议召开地点位于下列哪一区域
11、20 世纪 30 年代经济危机期间,美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增强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 上的竞争
力,属于这类措施的是 A.保持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某种平衡 B.把进口物品平均关税率从 40%提高至 47% C.废止不公平竞争惯例使各产业生产能力得到充分利用 D.在美元原来价值的 50%~60%之间固定它与黄金的比价
第 II 卷(非选择题 共 56 分 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12、(15 分)2015 年 11 月 18 日习近平在菲律宾马尼拉出席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 会时提出"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阅读下列材料,回 答问题。 材料一:(汉初,晁错言)"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
(定居);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
--《汉书∙食货志》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人的治国思想。并结合所学,用史实说明汉初是如何实践 这一思想的。(3 分)
材料二:"民生就是社会一切活动中的原动力。因为民生不遂,所以社会的文明不能发
达,经济组织不能改良,和道德退步,以及发生种种不平的事情。......我们国民党的民生 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不过办法不同。"
--1924 年孙中山《三民主义》
(2)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重视民生的原因。孙中山为解决民生问题最初的主张是什么? 材料中所提的"办法"与最初的主张有何主要变化?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这种变化 的历史背景(6 分)
材料三:1950 年后,苏联国防工业获得中重大突破,但工业消费品供应不足,而且质量 较差,农业发展缓慢,到 1953 年全苏人均粮食仍低于 1913 年。集体农庄向国家义务交 售了粮食总产量的 60%和全部甜菜与皮棉。农庄庄员的劳动报酬很低。这种状况在此后很 长时间内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
--摘编自段炳林《世界当代史》
(3)依据材料三归纳出苏联在发展国民经济上存在的问题,(2 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 原因和最终导致的社会结果。(2 分)
(4)综上,谈谈古今中外在民生问题上的经验和教训。(2 分)
13、(19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柏拉图认为,国家的三个阶层即统治者、武士和生产者,它们各自的德性应该是智 慧、勇敢和节制。统治者的职能是依靠智慧,理性地管理国家;武士的职能是发挥激情, 勇敢地保卫国家;生产者的职能是节制欲望,安分守已,努力劳动。
--摘自张志伟《西方哲学十五讲》
(1)依据材料一,概括柏拉图的国家观念。结合所学分析形成上述观念的原因。(4 分)
材料二:11 世纪末至 13 世纪末,基督教神权国家观成为国家观念最显著的特征......15、16 世纪,法国政治思想家让∙博丹第一次提出将主权视为国家的根本属性,主权是超乎公民和 居民之上、不受法律限制的最高权力。17、18 世纪,现代意义上的国家观念逐渐发展起 来。英国思想家洛克强调代表人民意志的议会主权至上。......在国家权力结构中"人民意 志"被赋予更高的地位,为国民对于民族国家的认同与效忠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姚璐《全球化背景下国家观念的嬗变》
(2)依据材料二,指出西方"国家观念"的发展历程发生了哪些演变?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发生这些演变的原因及意义。(7 分)
材料三:以下为王建朗、黄克武主编的《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第二十三章的部分 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