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北师大版生物必修三 第2章 第3节 第1课时 人体的“通讯网” 神经调节的基本过程 作业
2018-2019学年北师大版生物必修三 第2章  第3节  第1课时  人体的“通讯网”  神经调节的基本过程 作业第2页

  能释放相应的递质或突触后膜上缺乏识别信息的受体蛋白。

  答案:D

  4.(广东高考)现象Ⅰ:小明的手指不小心碰到一个很烫的物品而将手缩回;现象Ⅱ:小明伸手拿别人的物品被口头拒绝而将手缩回。两个现象中的缩手反应比较见下表,正确的是(  )

  

选项 比较项目 现象Ⅰ 现象Ⅱ A. 反射弧的完整性 不完整 完整 B. 是否需要大脑皮层参与 可以不要 一定需要 C. 参与反射的神经元数量 多 少 D. 缩手相关肌细胞数量 多 少   

  解析:现象Ⅰ的反射中枢在脊髓,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现象Ⅱ是人类特有的对语言文字的反应,需要大脑皮层参与。

  答案:B

  5.神经冲动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以下生理活动不会发生的是(  )

  A.生物膜的融合和转化

  B.离子通道的开放和关闭

  C.ATP的合成和水解

  D.信号分子与突触前膜上受体的识别和结合

  解析:神经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通过细胞膜以胞吐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被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识别,激活突触后膜离子通道的开放和关闭,引起或抑制下一个神经元神经冲动的产生,这个过程消耗能量,发生ATP的合成和水解。

  答案:D

  6.决定反射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是(  )

  A.刺激强度的大小 B.感受器的兴奋性

  C.中枢突触数目的多少 D.效应器的兴奋性

解析:反射时间的长短是由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速度决定的。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可分为两种形式,一是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速度较快;二是通过突触从一个神经元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由于这个过程需要经过突触小体中神经递质的释放和扩散,所以速度较慢。因此,反射弧中突触越少,反射所用时间越短,而突触主要集中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