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位大有离经叛道意味的人君,也没有废止这种优礼。 这位不平常的皇帝,他对讲官接二连三地影射批评自己,另有报复的妙法,即"一脚踢到楼上"--这些 尽忠的讲官经常被升迁;其所任新职,则十有八九又在边区远省。
(摘编自三联书店《万历十五年》,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两个讲官的讲授内容是不一样的,其他全部人员只能凝神静听,即使贵为天子也不能例外。
B. 称职的讲官必须要从历史中发掘鉴戒,但仍需经常归结到现实,从而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
C. 经筵讲官和展书官都出身翰林院,并且是其中佼佼者,开讲前身穿不同服饰分列书案两侧。
D. 一般早朝后,皇帝要在二十个大汉将军保卫下首先到达举行经筵的文华殿,面向南方坐好。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讲官发现皇帝仪态不端,可加以责难,作者以此论证这种繁文缛节已成当时一种制度。
B. 文章最后,论述了经筵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皇权,因而不可避免地会与皇帝产生矛盾。
C. 文章论述经筵在明代政治中的重要性,从摆放书案到讲官开口讲授,都说明了这一点。
D. 经筵的严格程序,是明朝万历年间朝廷各种仪式讲求目视耳听对称均衡的一种例证。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讲官在正面阐述圣贤之道的时候,可用委婉的方式对皇帝进行不妨碍尊严的规劝。
B. 正德皇帝把尽忠的讲官升迁至边远地方,实则对这些批评自己的讲官的一种报复。
C. 讲官如果不能发挥经传精义,敷衍塞责,逢迎恭维,则被视为失职,就会被罢免。
D. 讲官准备不充分,皇帝也不能当场指斥,讲官所受的这种优礼是长期历史的产物。
【答案】1. C 2. B 3. C
【解析】
【1题详解】
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C项,"讲官和展书官开讲前身穿不同服饰分列书案两侧"错误,原文"在赞礼官呼唱之下,两员身穿红袍的讲官和两员身穿蓝袍的展书官出列。他们 都是翰林院中的优秀人员。讲官面对皇帝,展书官在书案两侧东西对立"。故选C。
【2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题中B项,"因而不可避免地会与皇帝产生矛盾"强加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