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孙通就与征来的三十人一起向西来到都城,他们和皇帝左右有学问的侍从以及叔孙通的弟子一百多人,在郊外拉起绳子表示施礼的处所,立上茅草代表位次的尊卑进行演练。演习了一个多月,叔孙通说:"皇帝可以试来视察一下。"皇帝视察后,让他们向自己行礼,然后说:"我能做到这些。"于是命令群臣都来学习,这时正巧是十月,能进行岁首朝会的实际排练。(绵蕞:叔孙通创定朝仪时,在野外画地为官,引绳为蕞,用以习仪。后世遂将整顿朝仪典章称为"蕞绵"。习肄:进行练习。)
汉高帝七年(前200),长乐宫已经建成,各诸侯王及朝廷群臣都来朝拜皇帝参加岁首大典。那礼仪是:先在天刚亮时,谒者开始主持礼仪,引导着诸侯群臣、文武百官依次进入殿门,廷中排列着战车、骑兵、步兵和宫廷侍卫军士,摆设着各种兵器,树立着各式旗帜。谒者传呼"小步快走"。于是所有官员各入其位,大殿下面郎中官员站在台阶两侧,台阶上有几百人之多。凡是功臣、列侯、各级将军军官都按次序排列在西边,面向东;凡文职官员从丞相起依次排列在东边,面向西。大行令安排的九个礼宾官,从上到下地传呼。于是皇帝乘坐"龙辇"从宫房里出来,百官举起旗帜传呼警备,然后引导着诸侯王以下至六百石以上的各级官员依次毕恭毕敬地向皇帝施礼道贺。诸侯王以下的所有官员没有一个不因这威严仪式而惊惧肃敬的。等到仪式完毕,再摆设酒宴大礼。诸侯百官等坐在大殿上都敛声屏气地低着头,按照尊卑次序站起来向皇帝祝颂敬酒。斟酒九巡,谒者宣布"宴会结束"。最后监察官员执行礼仪法规,找出那些不符合礼仪规定的人把他们带走。从朝见到宴会的全部过程,没有一个敢大声说话和行动失当的人。大典之后,高帝非常得意地说:"我今天才知道当皇帝的尊贵啊。"于是授给叔孙通太常的官职,赏赐黄金五百斤。(先平明:首先在黎明时。谒者:郎中令属官,为国君掌管传达。治礼:主持礼仪。陈:排成队列,排列阵势。卫:保卫,拱卫。兵:兵器,此谓手持武器之军士。志:通'帜'。侠陛:侍立于殿阶两侧。大行:官名,掌接待宾客。胪传:专指传达皇帝的诏旨。传警:传呼清道,让人肃静闪避。法酒:朝廷举行大礼时之宴饮。讙哗:同喧哗,大声说话或喊叫。)
11.此"恨"一方面可理解为诗人对世俗交往中人们功利行为的厌恶之感(2分);另一方面也表达了作者对今人废弃古道风气的极度失望之情。(2分)(答表现诗人叹息知己难求的抑郁愤懑之意也可得2分)
12.对比手法:以"今人"与"管鲍"相比,歌赞"古人"贬抑今人;(手法及分析各1分,共2分)比喻中兼用夸张,"弃如土"极形象地揭示古代交游之"道"被抛弃的现实。(手法2分,不写"夸张"单写比喻只能得1分,分析1分,共3分)(写用典,从严格意义上讲不对,因用典不算修辞手法,由评卷老师酌情处理)
13.(1)曲罢曾教善才伏 (2)骤雨初歇
(3)来吾道夫先路 (4)以手抚膺坐长叹
(5)下自成蹊 (6)仓廪实而知礼节
(7)景行行止 (8)屈平词赋悬日月
14.D "精神世界的巨大转变"、"转变为一个关心国家命运、有较高政治觉悟的上进者"属于对人物的夸大解读(注意"好像"两个字),从全文看老侯就是一个痴迷于"提琴"的手艺人,他对这把修过的琴有留恋之情,体现了一种追求美、存留美的朴素人情。
15(1)善于学习,心灵手巧;(如:跟师傅学锛活被赞,自己琢磨学会修提琴)(2)有责任心,职业操守好;(如:帮人家修黄花梨架子给配上小枨)(3)念旧,珍爱美好事物。(叮嘱别人保管好提琴,凭技艺寻找"提琴"等)(每点2分, 每一大点中,概括特点1分,结合内容1分)
16.(1)以"提琴"为题,缘于文章的中心情节围绕"提琴"展开;(2分)(2)以"提琴"为题,意在暗示"文革"摧残美好事物(艺术)的主题思想;(3)以"提琴"为题也起到了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的效果。(每点2分)
17.C (A中使用语言的技巧和能力成为许多人学习的公共需求;B"一定"太绝对了;D 是柏拉图认为。)
18.D (文中没有说"修辞和诚信是对立的")
19.(1)说话不能不借助修辞;(2)说话者的心态目的难以证实确定;(3)人们把过分注重修辞与道德瑕疵相联系。
20.C("这必将在客观上限制其发展"没有依据,尽管它存在作者所说的不足之处,但是人们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消除其消极影响。)
21.B(A项中"表明我国内容付费的消费者是专业研究人员和文学的爱好者"说法错误,这类人可能占的比例较高,但还有其它身份的人群。C项中"与互联网商业的模式不同,知识付费契合了国内创新产业热潮"不正确,原文中只是说二者变现方式的差别,并不是说互联网商业模式不符合国内创新产业热潮。D项中"以信息全面广博为模式的知识在网络上是免费的"说法错误,原文中"多采用免费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