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天津条约》
D.《北京条约》
8.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竹枝词出现过一个前所未有的繁盛时期,它以吟咏风土为其主要特色,对社会文化史和历史人文地理等学科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如要研究近代中国风貌可选用的是( )
①洋船争出是官商,十字门开向二洋。五丝八丝广缎好,银钱堆满十三行。
②竿灯千盏路西东,火自能来夺化工。不必焚膏夸继晷,夜行常在月明中。
③或坐洋车或步行,不施脂粉最文明。衣裳朴素容幽静,程度绝高女学生。
④邑志详陈旧土风,镇升为县百年中。田家妇女帮农作,镇市夫男晓女工。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9.1932年,叶圣陶写道,"我们村里有一个老婆婆,已经七十多岁了。......有一回,她对我们说:'我年轻时候,纺纱织布,利息(收益)倒不少。到了现在,厂里出的纱和布,又细又好,价钱又便宜。还有外国运来的纱和布,大乡小镇都有卖。我的利息就远不如从前了。'她一边说,一边仍旧摇动着她的纺车"。由该材料我们可以得到的结论有( )
①中国近代的自然经济完全瓦解
②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异常顽强
③外国列强对中国展开了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
④该现象最早发生在东南沿海的通商口岸附近地区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10.有学者认为,太平天国本身带有浓厚的传统色彩,如王权与神权结合、用传统的国家制度建立政权、小农意识鲜明等等,它反对清政府的统治,却不能笼统称之为"反封建"。对这话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该学者认为"反对清政府的统治"不等于"反封建"
B."传统的国家制度"主要是指君主专制制度
C."小农意识鲜明"可以从《天朝田亩制度》中找到证据
D.这里"封建"指的是分封制下的"封邦建国"
11.据《贞观政要》载,唐太宗谓黄门侍郎王珪曰:"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元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由此可见,唐太宗设置中书、门下两省的直接目的是( )
A.分散相权以保皇权
B.防止尚书省决策出现错误
C.相互监督,以防出现错误
D.使中央能有效地管理地方
12.荀子认为,人生而有欲有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先秦儒家讲求"礼义"是为了( )
A.调解诸侯纷争
B.构建平等社会
C.规范社会秩序
D.恢复西周礼制
13.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联合的行动,至少是各文明国家的联合的行动,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首要条件之一"发展了这一理论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俄国二月革命
B.俄国十月革命
C.法国大革命
D.法国巴黎公社革命
14.列宁说:"当正面攀登受到阻碍、不能前进到山顶时,就要有勇气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去寻找能够登上山顶的新路线。"文中"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在列宁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具体是指( )
A.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B.一定程度上允许发展资本主义
C.允许集体农庄庄员拥有一定数量的自留地
D.取消自由贸易,实行配给制
15.一战后,孙中山说:当从前中国用手工和外国用机器竞争的时代,中国的工业归于失败,那还是纯粹经济问题。到了欧战以后,中国所开的纱厂布厂也是学外国用机器去和他们竞争,弄到结果是中国失败。在他看来,导致欧战以后中国工业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黑暗的政治统治
B.四大家族的盘剥
C.帝国主义的侵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