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拉到了制作间,他要亲眼看看一双靰鞡鞋是怎么做成的。
张皮匠很有耐心,把一张皮子如何做成靰鞡鞋的制作过程详细地讲解了一遍,然后
又缝制了一双鞋,把自己脚上穿着的鞋脱下来,演示如何往鞋里絮草,怎么穿。把个小
鬼子看得心痒,非要用新做的靰鞡鞋自己试一下,穿上后蹦了两下高,觉得这鞋比自己
穿的军靴好,一是保暖,二是轻快,军靴太沉。
黄昏时,进山讨伐的日伪军陆续回来了,结果还是扑了个空。东日文信很不高兴,
撅着驴嘴,穿着这双靰鞡鞋,也没有给钱就走了。
张皮匠看他们走远了,熏皮子时就用苫房草了,望着牛毛沟上空飘荡的一缕缕轻柔
的白烟,再看看峰峦起伏的大山深处,他露出了开心的笑。
由于屡次讨伐不利,关东军要把东日文信送上军事法庭,东日文信不堪受辱,剖腹
自杀了,他到死也没有弄明白,是谁、用什么办法给抗联报的信!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地方特色浓郁,写靰鞡鞋的制作工艺:泡皮、熏皮、晒皮、蹬皮、刮皮......
不厌其烦,重在表现作者对东北地区这一特产的偏爱。
B.小说开头只一句, "伪满洲国的讨伐队又要进山了",语言简练,交代了故事发
生的时代背景、敌军的行动,营造出紧张的气氛。
C.小说张弛有度,第二自然段到第五自然段按下敌军不表,介绍张皮匠的身份及张
皮匠制作靰鞡鞋的工艺,让读者松了一口气。
D.小说叙述不动声色,善于设置悬念,而结尾处东日文信的疑惑会使读者从头重
读,再次体会。
5.小说中的张皮匠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6分)
6.小说中划线一段颇耐人寻味。请结合全文,从两个不同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材料一:
港珠澳大桥全长55公里,从筹备、建设到通车,历时1 5年,是中国第一例集桥、
双人工岛、隧道为一体的跨海通道。港珠澳大桥经过伶仃洋海域中最繁忙的主航道,该
航道目前达到1 0万吨级通航等级,远期30万吨油轮可以通行。如果在此建造桥梁,必
然是跨径很大净空很高、桥塔耸立的悬索桥梁。但同时该处临近香港国际机场,对航空
领域的建筑物高度有着严格的限定。所以,隧道成为唯一可行的方案。为了实现桥梁与
隧道之间的转换,故在隧道两端修建人工岛。于是,形成了港珠澳大桥的桥岛隧相结合
的建设方式。
"超级工程"背后有"超级创新"。港珠澳大桥建设难度极大,铺设了世界上最
难、最长、最深的海底公路沉管隧道。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层出不穷,仅
专利就达400项之多,填补了多个领域的空白。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8年10月24日)
材料二:
日本《每日新闻》23日评论称,港珠澳大桥开通是大湾区发展的里程碑式事件,大
湾区经济圈将超过纽约经济圈和东京经济圈,成为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美国《华尔街日报》23日的报道提到,大湾区进一步整合面临诸多复杂情况,例如
相异的法律和税收制度,中国内地的资本账户仍相对封闭,而香港和澳门是自由港,各
自拥有自己的货币且没有资本管控。报道还特意关注一个问题:在香港和澳门,机动车
都靠左行驶,而在中国内地则是靠右通行,如何解决?
英国广播公司2 3日载文道,中国开通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但需要吗?此前,他们
更是在网站刊长文列出一大串港珠澳大桥在香港的"争议"一一逾千亿港元的拨款、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