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秦俗日败的状况联系变法措施说明原因。第(3)问难度较大,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依据材料一可以从"入境......""入其国......"两处概括特点;依据材料二可以从家庭关系变化的角度概括特点。
答案:(1)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以及风俗改革等措施,强化了对百姓的控制;普遍推行县制,奖励军功等措施,加强了对各级官吏和士大夫的控制;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增强了国君的权威,提高了决策的效率。
(2)变法内容:废井田开阡陌,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燔诗书而明法令";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强制推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政策。
(3)特征:重视加强对百姓和官僚士大夫的控制;重视等级权威;重视培养人民的私有观念和竞争意识;强化个体小生产者的意识,推行愚民政策。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商鞅强调"轻罪重罚",主张"以刑去刑",对此韩非子评论道:"公孙鞅之法也重轻罪。重罪者人之所难犯也,而小过者人之所易去也,使人去其所易无离其所难,此治之道。夫小过不生,大罪不至,是人无罪而乱不生也。"
材料二 "连坐"也称相坐、随坐、缘坐,是一种存在已久的株连政策。商鞅变法使该政策更加确定化,并将其与什伍相结合,以后代代相传。秦始皇时,百姓不堪统治的残暴,在陨石上刻"始皇死而地分"等字。秦始皇抓不到案犯,便将陨石附近居住的百姓全部诛杀,这也是一种"连坐"。
材料三 商鞅认为以"诗""书""礼""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是于国有害的寄生虫。他把礼乐、诗书等统称为"六虱",认为应该统统毁灭。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韩非子对商鞅"轻罪重罚"持何种态度?
(2)材料二所反映的连坐法在商鞅变法时有何特点?其直接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中商鞅认为"六虱"应该统统毁灭的原因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
(4)以上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商鞅变法的措施对秦国以后的历史发展造成了怎样的消极影响?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第(1)问联系"小过不生,大罪不至"可知其赞赏商鞅的做法。第(2)问特点结合材料二中"与什伍相结合"回答;直接目的从巩固统治的角度概括。第(3)问原因从"是于国有害的寄生虫"提取有效信息回答;实质联系思想文化方面的措施总结。第(4)问注意回答的是"消极影响",要从矛盾激化,人民反抗等角度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