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教版选修一 3.3促进民族大融合 作业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选修一 3.3促进民族大融合 作业第2页

  第一,孝文帝采取了均田制、租调制等有关政策,推动了北魏农业的恢复和发展;第二,农业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如农具的革新、耕作技术的进步以及政府重视兴修水利,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第三,北方民族大融合,推动了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第四,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创造了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

  2.北魏社会经济的变化对社会历史的发展有何影响?

  (1)推动了鲜卑族的游牧经济向农耕经济的转型,增加了国家收入。

  (2)促使孝文帝进一步接受汉族先进文化与制度,加速政权的封建化进程。

  (3)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为中华民族注入了新鲜血液。

  3.北魏民族融合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①对鲜卑族:a.迁都洛阳的鲜卑人转化为地主和农民,有的地主兼营工商业;b.汉族的风俗习惯成为主体。②对汉族.a.学习鲜卑族畜牧业生产的经验和技能;b.在服饰或风俗上,受鲜卑文化的影响。③为隋唐时期国家重新实现统一奠定了基础。

  辨析体会  

   

   

   

研一研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孝文断北语而改姓元,是亡其祖也,不惟失德,实非吉兆。

  --乾隆帝

  北魏孝文帝变法,尚文明,魏国以治,此变而得者也。

  --张之洞《劝学篇·变法第七》

  材料二 鲜卑族"尚勇、纯朴,好射猎"的性格,造就了他们团结、积极进取的民族精神。正是由于这种优秀的民族精神和品质,造就了强盛的北魏王朝。孝文帝迁都洛阳后的汉化改革的断胡语、改胡姓、禁胡服,不仅是对鲜卑民族文化的摒弃,更是对其民族精神的摧残。孝文帝不顾民族差异想通过改说汉语、穿汉服、用汉姓来"中夏正音",是对鲜卑民族文化的践踏和否定。

  孝文帝的改革,对当时社会发展和本民族的进步并没有实质性的意义,而是他本人对汉文化的仰慕向往和好大喜功,是不顾本民族利益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一种冲动,是对本民族的一种否定。

  --摘编自付义汉《孝文帝迁都改革与北魏亡国析》

  (1)概括上述材料中对北魏孝文帝的不同看法及理由。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北魏孝文帝其人其事在当今社会背景下的可取之处。

  解析:第(1)问,从两则材料可以看出,对于北魏孝文帝改革,张之洞持肯定态度,而乾隆帝和付义汉持否定态度,其理由从其改革的措施和影响等方面去分析。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北魏孝文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措施分析可取之处。

  答案:(1)看法:第一种是肯定。理由:孝文帝改革注重学习汉人先进的制度和文化,巩固北魏的统治。

  看法:第二种是否定。理由:孝文帝的汉化政策摒弃了鲜卑民族文化,是对鲜卑民族文化的践踏和否定,不利于社会发展和本民族进步。

(2)可取:整顿吏治,打击腐败;发展经济,增加财政收入;加快民族自身的发展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