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道德完美和理想人格的传统心态,早已积淀于中华民族伦理文化意识的深处,并深深地影响着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的发展道路。
1.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人们喜欢侠的原因的一项是( )(3分)
A. 不管是身处乱世还是治世,遭遇不公的人们都在侠的身上寄托了被拯救的希望。
B. 人们敬佩侠铲除不平、伸张正义,具有的恩、信、勇、义、忠等武侠精神。
C. 人们欣赏侠不慕名利,只想做自己想做的事的独立不羁、自由放达的气质。
D. 侠的形象出"史"入"文",被以诗、文、小说、戏曲等形式记载流传下来。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 老百姓在乱世被欺侮、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在治世,遭受冤屈,无法通过政府得到适当处理,这些是侠世世相传的心理基础。
B. 司马迁在褒扬游侠"言必信,行必果",识大体、明大义的同时,也指出他们"行有不轨于正义",这表现了他"妍媸毕露"的实录精神。
C. 在封建社会,因为游侠要凭借自己的力量执掌正义,决定是非生杀,挑战政府的法律,所以会遭到政权稳定的政府的戕害。
D. 作者在文中引用韩非子的《五蠹》:"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意在表明他作为法家代表人物对战国末期儒家和游侠持批判态度。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在封建社会,社会有不公现象和老百姓希望被拯救的心理,是游侠作为社会群体存在的土壤。
B. 鲁智深虽和金氏父女素昧平生,但他"路见不平一声吼",拳打镇关西,除暴安良,他是文学作品中一个典型的游侠形象。
C. 因为汉景帝在巩固政权、稳定国家后就开始大量杀戮游侠,所以,侠存在的空间主要是乱世。
D. "武侠精神"已积淀于中华民族伦理文化意识的深处,大侠的身影仍可能出现在今后的影视作品或小说中。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4分)
永恒的文赤壁
曹矞
熟悉文史的人皆知,赤壁有文赤壁、武赤壁之别。武赤壁,自然指的是史上曾发生赤壁之战的武昌赤壁;文赤壁,指的是北宋大文豪苏轼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误把黄州赤壁当作赤壁之战古战场,曾于1082年秋冬先后两次游览,写下不朽的诗赋名篇"一词二赋"的地方。
文赤壁自古素有"风景如画"之美誉。至于为何称之为赤壁,说法不一。或许因其山崖陡峭,壁如刀削,犹如城壁一般,且呈赭红色,故称之。或许当年苏轼见当地人把黄州的赤鼻矶叫作"赤鼻",误把"赤鼻"当"赤壁",再观其地形酷似,就不曾深究,误认为它是赤壁之战的古战场。于是,他排遣愁绪,赤壁怀古,寄情于山水之间,撰妙文于笔端,方有了后人击节赞叹不已的千古绝唱。这真是黄州百姓之荣光,实在是个美丽的错误!
如今,慕名而来游览文赤壁的观光客,从四面八方纷至沓来。驱车到武汉,向东走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就到了湖北黄州的文赤壁。一下车,就可远远望见儒雅文豪苏东坡,那是山坡下一尊高高站立的汉白玉石雕像。为他铸造这么一尊高大石雕,是应该的,苏东坡理所应当是这里的主角。大家纷纷走近前去,仰视这位彪炳千古的大文豪,高兴地和苏东坡合影存照。
我凝视苏东坡良久,他英俊洒脱,气宇轩昂,那眉宇间,襟袍临风处,无不溢出文人雅士的睿智和大度,仿佛他正在拂袖挪步,缓缓走来。正欲上前与之搭讪时,不禁一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