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铁产量
(19世纪中叶) 26万吨 385万吨 -- 铁路总长
(1861年) 1 500俄里 15 000俄里 10 000俄里 注:1俄里=1.067千米。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历史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五名十二月党人领袖被处死时,沙俄当局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举行了一次盛大的祈祷式,以示庆祝。赫尔岑后来写道:"我参加了祷告式,我当时只有14岁,隐没在人丛中,就在那里,在那个被血淋淋的仪式玷污了的圣坛前面,我发誓要替那些被处死刑的人报仇,要跟这个皇位、跟这个圣坛、跟这些大炮战斗到底。"
(2)赫尔岑是俄国历史上一位怎样的人物?他的基本主张与十二月党人有哪些相同点?从中可看出十二月党人的活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 1855年初,俄国外科医生尼古拉斯·皮洛哥夫在赶往塞瓦斯托波尔要塞救治伤员的途中记载说:"整条道路--忙着伤员、枪支、牛马饲料的运输......在齐膝的泥浆中,人和牲口寸步难行;每走一步都能看到死去的牲口;同时听得到伤员的呼号、乌鸦成群地飞向猎物的号叫、备受折磨的马夫的咆哮以及远远来自塞瓦斯托波尔加农炮的吼叫。"
(3)尼古拉斯·皮洛哥夫的记载反映了哪一战争的情况?这一战争后签订的和约对俄国做了哪些规定?该战争结果的出现有何历史必然性?
解析:本题考查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重大历史背景。材料一为经济背景,材料二为思想背景,材料三为军事背景,根据所学基础史实分别作答即可。第(3)问中的历史必然性要从双方制度的对比方面分析。
答案:(1)现象:19世纪中叶,俄国的生铁产量和铁路总长远远落后于其他西欧主要国家,俄国工业发展缓慢。历史原因:农奴制的阻碍。在农奴制下,农奴被束缚在土地上,工业发展缺乏所必需的自由劳动力;农奴的贫困不能为工业发展提供必要的国内市场。
(2)他是俄国杰出的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相同点:受西方社会进步思想影响,反对沙皇专制,主张废除农奴制。影响:打击了沙皇专制制度,唤醒了俄国民众,鼓舞更多的人为废除农奴制进行斗争。
(3)战争:1853-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规定:俄国撤回在黑海的舰队,拆毁在黑海沿岸的防御工事,交出多瑙河沿岸的战略要地。必然性:落后的农奴制无法同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对抗。
进攻塞瓦斯托波尔要塞
6.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马克思在一篇论文《战争问题》中指出:"沙皇的这样大的一个帝国只有一个港口作为出海口,而且这个港口又是位于半年不能通航、半年容易遭到英国人进攻的海上,这种情况使沙皇感到不满和恼火,因此,他极力想实现他的先人的计划--开辟一条通向地中海的出路。"战争结束后,沙皇政府不得不承认:"必须立即进行改革,没有时间再耽搁了。"
材料二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对莫斯科的贵族们发表下列声明:"人身握有的现行制度是不能维持不变的了。从上面开始来废除农奴制度,要比等待它自己从下面来开始自行废除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