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由少数民族带到中原 B. 由阿拉伯人传到中国
C. 金朝开始应用于军事 D. 助推了世界文明的转型
28.明朝小说《二刻拍案惊奇》中写到:一个徽商事先将一女子"认做自己女儿,不争财物,反陪嫁妆,只贪个纱帽往来,便心满意足"。这反映了明朝( )
A. 商帮热衷于"认干女儿" B. 徽商采用金钱行贿获得乌纱帽
C. 小说创作的想象力丰富 D. 商人通过联姻取得与官员联盟
29.苏轼的诗句"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反映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这类作品突出表现了( )
A. 多彩的生活 B. 真实的景象 C. 个人的情感 D. 繁华地街市
30.辛亥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廷瓦解之表征。至于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思想,经院派的诵咒书符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这一评价( )
A. 对思想启蒙方面的局限性认识不足 B. 代表了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认知水平
C. 肯定了反对专制、追求民主的愿望 D. 基本上不符合辛亥革命的历史事实
二、材料题(40分)
31. 儒、法两学派思想是古代中国治国理念的重要来源。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有不才之子,父母怒之弗为改,乡人谯(呵斥)之弗为动,师长教之弗为变。夫以父母之爱、乡人之行、师长之智,三美加焉,而终不动,其胫毛不改。州部之吏,操官兵,推公法,而求索奸人,然后恐惧,变其节,易其行矣。故父母之爱不足以教子,必待州部之严刑者,民固骄于爱、听于威矣......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故主施赏不迁,行诛无赦,誉辅其赏,毁随其罚,则贤、不肖俱尽其力矣。 --《韩非子》
材料二:今人之性,固无礼义,故强学而求有之也;性不知礼义,故思虑而求知之也。然则性而已(如果只有本性),则人无礼义,不知礼义。人无礼义则乱,不知礼义则悖。 - ----《荀子》
材料三:孝元皇帝......柔仁好儒,见先帝(宣帝)所用多文法吏,以刑名绳下......尝侍燕(宴),从容曰:"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宣帝作色曰:"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
--《汉书·元帝纪》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韩非子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背景。 (10分)
(2)据材料一、二,归纳荀子和韩非子思想主张的异同点。(4分)
(3)据材料三,指出儒家思想到汉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依据变化归纳儒家思想的时代特点。(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