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学者吴汝纶在《深州风土记》中对直隶一带有如下记载:"畿辅深冀诸州,布利甚饶,纺织皆女工。近来(1900年前)外国布来,尽夺吾国布利。间有织者,其纱仍购之外国,故利入益微。"这说明中国近代手工棉纺织业( )
A.在洋布冲击下全部走向破产 B.出现纺纱与织布分离的趋势
C.开始向机器纺织的方式转变 D.以洋纱为原料的纺织业迅速发展
16.历史学家罗荣渠认为洋务运动"只是孤零零的单项表演""名日改革,实际上只能说是为应付危机而仓皇进行的小修小补,名实很难相符"。这段言论突出反映了洋务运( )
A.是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 B.旨在解决民族危机
C.延缓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D.未主动向西方学习
17.20世纪20年代,直皖、直奉、江浙等(军阀)争战不已,地方割据对抗。各路军阀将工商企业视为动辄可得之财源,苛捐杂税滥征。这直接造成( )
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阻 B.中央政府的权力膨胀
C.工农运动高涨 D.民主思想活跃
18.1936年,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根据国防需要和可能的经济能力,拟定了一项重工业建设计划,预定于几年之内,在中部的湘、鄂、赣等地建设与国防需要直接相关的重工业和矿业,奠定我国冶金、燃料、化学、机器及电器工业的基础。这表明( )
A.政府忽视轻工业建设 B.国共对峙日趋缓和
C.民族危机的日益严重 D.工业布局逐步合理
19.在1927年以前,外国货物在中国的实际进口税率只有4%,1931年则提高至10%,1933年提高至20%,到1934年更是达到25%。中国政府关税收入从1928年的1.34亿元增至1931年的3.88亿元。关税收入的增加( )
A.促使近代企业占据主导地位 B.使列强商品输出遭到毁灭性打击
C.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促使中国近代经济结构趋于平衡
20.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援助的实际投入施工的150个重大工业建设项目共完成投资196.1亿元,其中东北投资87亿元,占44.3%,中部地区64.6亿元,占32.9%;西部地区39.2亿元,占20%。影响工业建设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
A.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家安全形势的判断 B.合理调整全国工业布局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