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题型而言该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宜用排除法,结合材料中文字"明"又意"大明","夷"有"诛锄"之解和所学知识可知黄宗羲在政治上坚决主张反对清政府外族统治,希求"反清复明",所以A项说法明显错误与史实不符,符合题意。BCD三项说法正确,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清批判思潮(王夫之、黄宗羲和顾炎武的思想)。
3. 论文的关键词有提纲挈领的作用。有一篇评价某历史人物的论文的关键词有"哲学家","美德即知识","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等,该人物最有可能是
A. 普罗泰戈拉
B. 苏格拉底
C. 孔子
D. 墨子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普罗塔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提出了"美德即知识""认识你自己""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孔子提出"仁""礼"等思想,墨子提出"兼爱""非攻""尚贤",故选B。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苏格拉底的思想。
【名师点睛】苏格拉底主张:(1)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主张有知识、有道德的少数人治国,反对过激的民主政治;(2)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认为人应该具备美德,美德来自于知识,最高的知识就是人们内心深处的道德知识,美德是关于善的知识;(3)主张"认识你自己",提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教育可使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
4. 近几年汉字书写与传承问题,引发了国内外媒体的关注,他们呼吁莫让手机电脑毁掉汉字书写的美好。从唐代至明清一直作为官府文书和科举考试的正式字体是( )
A. 楷书 B. 行书 C. 草书 D. 隶书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教材知识的识记能力。隶书始于秦朝,成熟并通行于汉魏时代,字形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楷书也称真书、正书,形成于汉末,字形方正,规矩严整。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晋代开始盛行,它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