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吏治观 法家吏治观 贤者居位:德治 强者为王:刑治 从道不从君 君主至上 "出于公心"的荐贤制 形式主义的考试制 "内举不避亲" 厉行回避制 主信忠臣 以私制私,设事防事 A. 两者基于对人性的不同理解 B. 儒家吏治在于维护民权
B. 两者奉行相近似的选官标准 D. 法家吏治优于儒家吏治
考查目标:中国古代儒家和法家思想,比较能力,以法治国与以德治国。
试题解析:儒家与法家基于对人性(善与恶)的认识不同,吏治观的内容不同。内儒外法,根本目的都在于维护封建君主统治。故选A,其余选项不符合题意。
参考答案:A
7."门阀士族"是指在社会上具有特殊地位、由官僚士大夫所组成的政治集团。萌生于两汉,形成发展于魏晋,后于隋唐时期有过短暂兴起,武则天后一蹶不振。影响其衰亡的主要因素是
A. 选官制度的变革 B. 官僚机构的调整 C. 经济重心的南移 D. 儒家思想的发展
考查目标:门阀士族的兴衰、选官制度,历史解释 时空观念。
试题解析:门阀士族的兴衰与选官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门阀制度主要特征在于按门第高下选拔与任用官吏,察举制、九品中正制推动了门阀士族的兴盛,到了隋唐时期,为了巩固国家政权,当政者大力打击门阀士族,为提拔寒门之士,而采用科举制度,科举的兴起,导致门阀制度走向消亡,故选A项。其他选项与门阀士族兴衰的因果关系不明显。
参考答案:A
8.唐监察机关御史台与刑部(司法行政机构)、大理寺(最高审判机构),合成三司。每遇重大案件,大理寺卿会同刑部尚书和御史中丞共同审理,称"三司推事"。这一制度的实行
A. 有利于中央集权 B. 有利于司法公正 C. 强化了君主专制 D. 降低了行政效能
考查目标:唐代政治制度,制度创新。
试题解释:三司的三个机构既相对独立、各司其职又互相配合,且加强监察、监督,这有利于保障司法的客观、公正,故B项正确。A、C、D三项与题意不符。
参考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