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徽商发财后回乡买地 B.形成特色作物种植区
C.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 D.北民南迁致地价飞涨
[解析] "以末致富,以本守之"是中国商人的基本发展轨迹。徽州商人经商致富后买田置地,导致徽州土地价格上涨,故选A项。B、C、D三项在题干材料中均未涉及。
6.(2018·天津学业水平测试)明朝于1381年规定:"商贾止衣绢、布,农家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得衣绸、纱。"这种规定表明明朝实行过( D )
A.手工业官营政策 B.休养生息政策
C.海禁政策 D.抑商政策
[解析] 从材料"商贾止衣绢、布""农家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得衣绸、纱"等信息可以看出政府干预社会生活,反映的是抑商政策。
7.元朝时,福建泉州港的航海贸易空前发达,不仅超过广州,而且居全国之首,在世界上号称"东方第一大港"。到明朝,泉州港走向没落。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B )
A.小农经济的制约 B.国家政策的限制
C.西方列强的侵扰 D.君主专制的加强
[解析] 小农经济在古代一直存在着,不可能是泉州港衰落的原因,可排除A项。元朝实行对外开放政策,而明朝实行海禁政策,因而导致了泉州港在两个时期出现不同结果,故B项正确。明朝时有西方列强的侵扰,但这不是导致泉州港没落的主要原因,可排除C项,君主专制加强不会成为某个地方兴衰的主要原因,可排除D项。答案为B项。
8.(2018·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明朝政府下令:禁止建造远洋船只,禁止保留超过两根以上桅杆的帆船。从此,船员只得在内地小船上当雇工,郑和的大船因搁置而烂掉。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C )
A.明朝鼓励民间贸易 B.明朝禁绝朝贡贸易
C.明朝实行海禁政策 D.明朝造船技术落后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禁止建造远洋船只,禁止保留超过两根以上桅杆的帆船"可知C项正确;A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B、D两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9.(2018·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八月,朝廷派员至沿海各省"立界"筑垣墙,派兵戍守。《福州府志》记载,乾隆年间,在福建宁州"每处悬一碑曰:敢出界者斩!"当时清政府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D )
A.避免海难发生 B.防止鸦片走私
C.杜绝西方思潮 D.严控对外联系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由材料"每处悬一碑曰:敢出界者斩",并结合清朝的对外政策可知是闭关锁国,即严控对外联系。
10.(2018·河南学业水平测试)清朝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这一政策不仅阻碍了中国海外市场的开拓,也使中国进一步失去了走向工业文明的契机。对"闭关锁国"政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