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
由材料"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可知,康、梁认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性,故A项正确;材料中有"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可知戊戌变法是借鉴了外国经验的,故B项错误;材料中有"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可知,康有为是把希望寄托在朝廷的,C和戊戌变法依靠皇帝的史实相违背,故C项错误;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发动群众,而且从题干中得知康梁只是意识到发展民众的重要性,但是题干中并没有提及康梁事实上的发动了民众,故D项错误。
9.洋务派与顽固派、维新派与顽固派、革命派与保皇派之间的思想争论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国近代史。这些争论所涉及的共同话题可能是
A. 政治的民主化
B. 救亡图存
C. 经济的工业化
D. 思想的自由化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洋务派与顽固派、维新派与顽固派、革命派与保皇派之类的思想争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它们所涉及的共同话题可能是救亡图存,即都面临民族危机和统治危机,故B正确。政治的民主化,不符合洋务派与顽固派,故A排除。经济的工业化,不符合革命派与保皇派,故C排除。思想的自由化,不符合洋务派与顽固派,故D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过程
10."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模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这主要反映了新文化运动中哪方面的内容
A.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B.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C.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D. 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题意,联系教材,此文出自胡适的《文学改良邹议》,主张新文学的语言是白话文,很明显这是在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