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清末预备立宪期间,各省诸议局相继成立。立宪派一方面以咨议局为论坛,发表 各种议论,通过各种决议,力图对地方政府的权力运作有所监督;同时互通声气, 函电往来,发起和组织联合请愿,要求尽快成立"责任内阁",加快立宪步伐。材 料说明
A.咨议局使立宪派有代表民意的合法性
B.立宪派成为中国民主政治的先锋力量
C.咨议局议员的产生具有较强的民主性
D.中国责任内阁制的框架已经初步形成
30.中国现代历史上某一时期的主要经济措施是:调整农村生产关系,加强农业战线,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大力缩短基本建设战线,精简职工和城市人口;消灭财政 赤字,稳定市场。此政策指的是
A.尽快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B.纠正建设中的"左"倾错误
C.快速实现社会主义的工业化D.提高生产资料的公有化程度
31.梭伦改革颁布的《解负令》规定,废除雅典公民以人身作抵押的一切债务,禁止 再以人身作抵押借债,在公民中取消债务奴隶制,由国家出钱把因无力还债而被 卖到异邦为奴的人赎回。《解负令》的颁布
A.巩固了雅典的城邦体制B.冲击了奴隶制经济发展
C。推进奴隶制度走向瓦解D.解放了雅典的奴隶群体
32.在光荣革命前,英国90%商品出口欧洲大陆;大约100年后,英国对欧洲的贸易 比重下降到30%,美洲则增长到近58%。材料说明
A,英国逐渐成为了世界的殖民霸主B.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贸易结构
C.英国与欧洲各国的关系逐步恶化D.殖民地对英国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33.在1776-1780年间,美国大多数州都制定了州宪法。州宪法都附上了"权利法案", 列举了受到保护的人民基本权利和自由;宣布实行共和制;削减州长的权力,增 大了议会的权力。材料说明美国
A.联邦宪法精神在各州贯彻B.引领世界民主进程的发展
C.人民的基本权利高于一切D.地方掀起了民主改革浪潮
34. 1944年苏联提出,在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中,苏、英、美、中、法五个常任理事国应有否决权,即只要五国中一个国家反对,决议就不能通过;英美代表则主张少数服从多数。苏联提出一票否决权的出发点是
A.真正体现世界大国的强权政治B.使大国之间实现政治利益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