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均是社会国家的一种裁制力,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不是材料的主旨,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也不是材料的主旨,不符合题意,排除;儒家和法家是不同的流派,没有渊源关系,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3.孔子主张"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李斯提出"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材料说明
A. 法家吸收了儒家思想
B. 大一统思想由来已久
C. 儒家遭到了法家的批判
D. 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答案】B
【解析】
【详解】孔子主张"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李斯提出"为天下一统",均主张天下一统,说明大一统思想由来已久。故答案为B项。材料没有反映李斯的主张受孔子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在"天下一统"观点上的相同,排除C项;李斯是秦朝时期人,材料信息不是反映百家争鸣,排除D项。
4.西汉时灾异频发。每当灾害发生,皇帝常下"罪己诏"。据黄仁宇先生统计,《汉书》中记载皇帝颁布"罪己诏"多达三十三次。分析皇帝颁布"罪己诏"受哪一学说或主张的影响
A. "天人感应"学说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C. "大一统"的主张
D. "三纲五常"学说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他认为人君受命于天,进行统治,所以应当"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如果人君无道,天就会降下灾异来谴责和威慑。如果人君面对灾异而不思悔改,就会出现"伤败",因此人君必须仿效天道,实行仁政,选择A符合题意。BCD三项也是董仲舒的思想,但不符合题意。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汉代儒家思想演变·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
5. 宋朝大儒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反映了当时学者匡时济世的理想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