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 1483 867 616 497 1960 1637 1090 547 457 A.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出现问题 B.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
C.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进行 D.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
5.某一时期的《人民日报》曾报道:"我国今年钢的生产量,要比去年翻一番,就是说从去年的五百三十五万吨钢跃增至一千零七十万吨。这是一个有历史意义的振奋人心的伟大号召。全力保证钢产量翻一番,是全党全民当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务。"出现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提出 B.人民公社化运动"以钢为纲"的号召
C."大跃进"全民炼钢运动的迅速兴起 D.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政策
6.据统计,"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年均积累率为25%左右,而1958年我国积累率猛增至33.9%,1959年、1960年进一步增至43.8%和39.6%。这表明,当时我国( )
A.工业经济快速稳步发展 B.经济调整措施发挥成效
C.开始调整工农业投资比例 D.工业发展投资高且急于求成
7.据统计,到1965年,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的商业机构的从业人员由1957年的522.2万少减少到302万人,减少42.1%。这一变化表明( )
A.国民经济调整成效显著 B.计划经济体制日益完善
C.国家财政困难有所缓解 D.国民经济结构走向平衡
8.一五期间,中国投资在工业上的资金达 250.2 亿元,占国家基本投资总额的 42.6%,对农业的投资41.8 亿元,占国家基本投资总额的 7.1%(杨素群 2002),对重工业基建投资的比重,由 1952 年的 34.3%增加到 1955 年的 47.3%;对农业基建的投资则由 1952 年的 14.8%减少到 1955年的 6.7%。这表明当时国家意在( )
A.加大农业投资比例规模 B.重点并优先发展重工业
C.调整农业工业投资比例 D.纠正国民经济畸形结构
9.1962年2月,七千人大会在北京召开。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经济发展措施,包括:压缩基本建设规模,降低工业发展速度,精简职工人数,压缩教育事业规模等。这些措施( )
A.确立了"八字方针" B.清除了"左"倾错误
C.反思了"三面红旗" D.阻碍了城市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