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浙科版必修二 第5章 生物的进化 第20课时 进化性变化是怎样发生的(Ⅱ) 作业
2018-2019学年浙科版必修二 第5章 生物的进化 第20课时 进化性变化是怎样发生的(Ⅱ) 作业第3页

  D.人为因素造成其灭绝

  解析 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因此C项正确。

  答案 C

  10.某种有翅昆虫有时会出现残翅的突变类型,残翅昆虫在大陆上难以生存,但在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残翅昆虫在种群中的比例却上升。下列对该现象的有关叙述中,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不符的是(  )

  A.昆虫适应海岛环境而产生了残翅变异

  B.海岛上残翅昆虫具有更多的生存繁殖机会

  C.环境对昆虫的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

  D.昆虫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

  解析 变异是不定向的,不是昆虫为适应海岛环境而产生残翅变异,而是残翅变异在海岛环境中是有利变异,被选择积累加强。

  答案 A

  

  11.右图表示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个种群中A和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

  B.P点时两曲线相交,此时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

  C.Q点时环境发生了变化,A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

  D.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

  解析 变异的产生是随机的、不定向的。变异发生后,在自然(环境条件)选择的作用下,适应性的变异被选择性地保留下来,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P点时两曲线相交,此时A和a的基因频率相等,均为50%。Q点后A的基因频率增大,表示环境发生了变化,A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

  答案 A

  12.油菜物种甲(2n=20)与乙(2n=16)通过人工授粉杂交,获得的幼胚经离体培养形成幼苗丙,用秋水仙素处理丙的顶芽形成幼苗丁,待丁开花后自交获得后代戊若干。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秋水仙素通过促进着丝粒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B.在幼苗丁的细胞分裂后期,可观察到36或72条染色体

  C.丙到丁发生的染色体变化,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D.形成戊的过程未经过地理隔离,因而戊不是新物种

解析 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秋水仙素的作用是在分裂前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达到使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目的,A错误;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自然选择,不是丙到丁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