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edu发布》重庆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302edu发布》重庆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第3页

  形神兼备、情景交融、言意统一,这是中国美学意象论的主要内涵,是贯穿于各种艺术创作之中的普遍观念,而这恰是由诗论升华而成的。

(编选自张晶《中华美学精神的诗学基因》原载《中国文化报》2018年7月23日期)

4.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画论、书论等因与作为美学核心的诗学相通而体现着中华美学精神。

 B.相较于直言其事的赋,比兴在中国诗学中更有着不可取代的重要功能。

 C.诗学中生发而出的意象是中国美学思想中一种核心的、基本的范畴。

 D.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的美学内涵是中国美学最具普遍性的审美形态。

5.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感兴"之于艺术重要性的一项是(2分)

 A.含情而能达,会景而生心,体物而得神,则自有灵通之句。--王夫之

 B.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乐记》

 C.燕仲穆不妄落笔,登临探索,遇物兴怀,胸中磊落,自成邱壑。--董逌

 D.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苏轼

6.根据文章内容,具体谈谈中国诗学中的基因是怎样体现中华美学精神的。(4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原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9题

屈原:面向风雨的歌者(节选)

鲍鹏山

  ①屈原是一本大书,可以让我们代代翻阅而不能尽其意。物理存在的屈原在纪元前278年即已死去,但精神的屈原却永在生长,且日益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庇荫着吾国吾民的精神家园。

  ②屈原的代表作《离骚》,诉说有三个对象:对君,对自己,对小人。简单地说,对君是忠,屈原标志着对士之朝秦暮楚式自由的否定,对士之"弃天下如弃敝履"的自由的否定,也标志着另一种观念的建立:"忠"。

  ③忠而见疑,便是怨。这怨之来处,即是"忠"。由忠而见疑而产生的"怨",是很近于"妾妇之道"的,是颇为自卑而没出息的。更糟糕的是,《离骚》还把自己的被委屈、被疏远、被流放归罪于小人对自己光彩的遮蔽,对自己清白的污染。这小人很像是第三者,插足在自己与君王之间,导致自己的被弃。不可否认的是,中国文化传统中,失意官僚普遍存在的弃妇心态,就是从屈原开始的。

④好在《离骚》中还有对自我的充分肯定与赞扬。令人稍感吃惊的是,正是在屈原这样一位向君权输诚的人那里,这种桀骜不驯的个性精神表现得尤其强烈和突出:他那么强调自己、坚持自己、赞美自己。而且一再表明,为了坚持自己,他可以九死不悔,体解不惩。正是这种矛盾现象,使得屈原几乎在所有时代都会得到人的肯定,又得到另一部分人的否定。在我们大力宣扬屈原忠君爱国爱民的同时,一定不要忘了他张扬个性的一面。这后一点,也许是屈原最可贵的东西。谁能像他那样让自己的个性直面世界的辗压而决不屈服?谁能像他那样以自己个性的螳臂去挡世界的战车?谁能像他那么悲惨,谁能像他那么壮烈?谁能像他那样成为真正的战士?

  ⑤在屈原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见他的痛:"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离骚》中的句子,充斥着"恐"、"太息"、"哀"、"怨"......我们知道,《诗经》中的愤怒,往往是道德愤怒,是集体的愤怒;而屈原的愤怒,虽然也有道德的支撑,但却是个人的愤怒。屈原很执着地向我们诉说他受到的具体的委屈:他政治理想的破灭,楚怀王如何背叛了他,顷襄王如何侮辱他,令尹子兰与靳尚如何谗毁他......他起诉这些人对他个人的不公与伤害,指责他们道德上与智力上的双重昏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