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版必修二:第15课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作业
2017-2018学年人教版必修二:第15课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作业第3页

第一条有线电报线,而材料所反映的史实是《马关条约》签订后的情况,故B符合题意;C是有声通讯工具,与题意不符;无线电报出现在20世纪初,时间上与题意不符。

【答案】B

7.(2017·温州十校联考)"举头铁索路行空,电器能收夺化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此诗赞扬的是中国近代哪一事业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

A.航海事业 B.铁路运输 C.航空事业 D.电报电讯

【解析】从"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可知反映的是与通讯有关的电报电讯业,故D项正确;故A、B、C项错误。

【答案】D

8.1885年6月1 6日杭州一菜场失火,上海的《申报》当天就接到关于此事的电讯稿,第二天就登在报纸上了。《申报》的新闻搜集如此快捷主要得益于(  )

A.铁路运输的发展 B.轮船航运的发展

C.电报等通信发展 D.报纸等传媒发展

【解析】据材料"1885年6月1 6日杭州一菜场失火,上海的《申报》当天就接到关于此事的电讯稿,第二天就登在报纸上了"中的电讯稿可知,《申报》的新闻搜集如此快捷主要得益于电报等通信发展,故C项正确。

【答案】C

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光绪六年岁末,刘铭传力请修筑铁路,李鸿章立足中外,比较支持刘铭传的倡议......但更多的人却不但责骂刘铭传与李鸿章"直欲破坏列祖列宗之成法以乱 天下",而且宣言"铁路行之外夷则可,行之中国则不可"。洋务派虽冲破阻力"毅然兴办",但步履之艰难可以体味。

一些闭塞地区的经济因铁路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前,福建通往省外的铁路曾进行过6次勘测,但始终未有过修建计划。新中国成立后,闽籍爱国侨领陈嘉庚在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向大会提出修建福建铁路的提案并获得通过,但因朝鲜战争爆发未能实施,不过,毛泽东对此做出批示:"此事目前虽一时不能兼顾,但福建筑路的正确意见,当为彻底支持。"1951年国庆期间,时任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