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岳麓版必修2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作业
2017-2018学年岳麓版必修2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作业第3页

10.1964~1978年,国家在川、贵、云、陕、甘、宁、青等中西部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设施建设,沿海一些工业企业也搬迁到西部和西北地区,这就是"三线建设"。"三线建设"旨在(  )

A.改变工业布局不够合理的状况 B.发展内地经济以推动均衡发展

C.加强备战应对严峻的国际局势 D.拉动内需以促进国民经济恢复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56年,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在生产资料私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我国的工业总产值,在五年计划的前三年共增加了177亿元,而1956年这一年就增加了139亿元。正是由于这种迅速的发展,1956年的工业总产值达到了586亿元,超过了五年计划所要求的1957年的指标。从主要工业产品看,钢产量前三年共增加了150万吨,而1956年就增加了161万吨。......此外,如电力、煤炭、石油、化学肥料、水泥等重工业产品,1956年的产量比前三年的年产量都有较多的增加。喷气式飞机、载重汽车、大型发电设备和单轴自动车床等重要新产品也都是在这一年制造成功的。

--摘自《1957年政府工作报告》(周恩来)

材料二 农村人民公社化的实现,为生产力的更大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使我们在1958年和1959年取得了农业生产的连续大跃进,粮食两年增长46%,棉花两年增长47%。......充分发挥农村人民公社这种社会组织形式的优越性,动员全国农民和全国人民从各方面进行坚持不懈的斗争,我们就完全有可能继续保持农业生产和建设的跃进速度,也就完全有可能提早两年或者三年实现原定在十二年内实现的农业发展纲要。

--摘自《1960年政府工作报告》(谭震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这一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2)材料二所制定的目标是否达到?原因何在?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经济工作基本原则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