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己者死"的价值观、人生观。
历史记录的本质是对人类文明痕迹的捕捉,史官的伟大之处在于他要与历史人物进行心灵的对话,他的使命就是饱含着深情把已经逝去的人物写出生命,把已经发生的事件写得生动,最终呈现出鲜活的人物、鲜活的历史,让跳动的生命气息绵延不绝。
史传作者的"情"不同于抒情诗人的"情"。诗人多聚焦于一时一刻的客观世界和主观意志;史官有更加广阔的胸襟,不仅关注当代,也关注过去的人和事,在动态的社会和人生中表情达意。诗歌的情是静中显情;史传的情是动中传情。诗歌字里行间传递着诗人的情感;史传则是表面上有意避之,实则处处传情。
(摘编自魏玮《史传文学的"情志"》)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史书中都蕴含着"情志":在叙事中蕴含着事理,抒发史官的政治抱负;写史书时融入史官的心灵感悟。
B. 史传往往借某个主体对事件和人物进行点评,这样就区分了历史事件和人物品评,而不至于影响史实的客观真实性。
C. 司马迁认为,史传不是对历史的整理和记录,而是对现实的态度,是体现价值观的一种途径,他践行了自己的理念。
D. 史传作者的"情"与抒情诗人的"情"不同,诗歌字里行间传递着诗人的情感,史传则是有意避开情感。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把属于古诗学概念的"情志"引入史学研究中,目的是深化对史传艺术本质的认识。
B. 文章主体部分从记史言志和作史缘情两个角度进行阐述,后一角度与诗学进行了对比。
C. 文章引用《史记》中孔子的言论,论证史官在记史时抒发意志,是历史的参与者的观点。
D. 文章列举《史记》中的刺客这一类性格鲜明的人物,论述司马迁秉笔直书的治史观念。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史官个人的荣辱成败与国家兴亡紧密相连,他们有一种使命感,因此在史传中表现"志"。
B. 《春秋》中融入了孔子的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标准,主观内容较多,只能作为历史的参考。
C. 史官在史书中表达自己作为当局者的态度,这是史官心忧国家,对国家兴亡的一种责任。
D. 饱含深情地写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写出鲜活的人物、鲜活的历史,这是史官的伟大之处。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飞来的木桶 高军
1939丰冬天,沂蒙山区比往年冷得多。这样的气候对患有肋膜炎的徐向前来说是很不舒服的。
部队很快就要从东高庄村移防了,一有空闲徐向前总是到老百姓家里多转一转。
这天他和警卫员随意走进了麻其老人家中,老人正坐在被窝里取暖。麻其想从床上起来,徐向前赶紧上前一步,按住了他:"大爷,够冷的哈。"徐向前觉得那破被子薄薄的,仅有很少的一点暖意,"你就坐在被窝里,咱们拉拉呱。"说着,他把自己披的大衣脱下来,盖在了麻其的薄被子上面。警卫员想阻止,徐向前摆手阻止他说下去:"咳,咳,你出去吧,我和大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