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阶段 1950-1978年 3.5 产粮为主 第二阶段 1979-1984年 4.9 产粮为主 第三阶段 1985年至今 1.2 农副产品增长较快
(1)新中国成立以来粮食增长量最快的时期是 。
(2)第三阶段粮食增长速度变慢,但人民生活质量有所提高的原因是 。
(3)现在我国人民的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但仍需要 粮食产量,发展食物多样化生产,调整 结构,提高生活质量。
资料二 统计显示,2000年我国粮食大幅度减产,总产量比1999年减少了4.5×1011kg,减产量约占当年总产量的10%。
据了解,2000年我国全国干旱受灾面积超过2.7×107hm2,涉及20多个省、市、自治区,干旱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灾害程度之重,都非常罕见。
我国现有耕地面积为1.3×108hm2,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在1986-1995年的10年中,我国耕地面积就减少了5×106hm2。
(4)根据资料二可知,我国2000年粮食减产的主要原因是 、 等,随着人口的增长,人均粮食产量的增长比较困难,你认为今后提高粮食产量应该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解析:(1)表中数据显示第二阶段(1979-1984年)年均增长率为4.9%,为增长最快的时期。(2)农副产品的增加有利于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3)我国人口众多,粮食问题尤为突出,粮食产量有待进一步提高,食物结构也需更趋合理。(4)资料二显示,干旱、耕地减少等是导致2000年我国粮食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提高粮食产量可着重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在培育新品种、提高光合效率等方面予以突破。
答案:(1)1979-1984年(第二阶段)
(2)农副产品增长较快
(3)增加 食物
(4)干旱 耕地减少 提高光合效率;增强生物固氮;运用细胞工程或基因工程等方法改良作物品种;培育高产、优质、抗逆能力强的作物等(答案合理即可)。
12.科学的理论是通过科学思维过程得出的。下图表示用水蚤(一种水生小动物)进行的实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结果表示,多数水蚤生活的温度为 。
(2)有些水蚤能在20 ℃环境中生活,还有些水蚤能在28 ℃环境中生活,这表明了水蚤个体之间存在 。
(3)将20 ℃环境中生活的水蚤移入28 ℃环境中,将导致水蚤死亡;同理,将28 ℃环境中生活的水蚤移入20 ℃环境中也使水蚤死亡,这说明,当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生物体中不 的个体就要被环境所淘汰。
答案:(1)25 ℃
(2)差异
(3)适应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