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选D。本题考查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A、C两项为日本法西斯的特色,B项为德国法西斯的特色,故都不是共同点,可以排除。正确答案为D项。
4.近代日本政府的一次声明称:"当时,守卫南满铁路沿线的日军兵力,总计不过一万零四百人,而在其周围有二十二万中国军队。情况突然紧急起来,同时,居住该地的一百万帝国居民也陷于严重的恐慌和不安之中,我军关心这种情况,认为有必要先发制人,以铲除危险的根源。"当时日本"先发制人"的真实背景是( )
A.日本急于摆脱经济危机的困扰,掠夺中国财富以医治创伤
B.日本制定"基本国策纲要",要确保日本在东亚大陆的地位
C.蒋介石推出"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给日本侵华以可乘之机
D.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促使日本加快侵略步伐
解析:选A。分析题干材料可知,日本要发动九一八事变。题干实际问的是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根本原因。日本受到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需要通过发动对外战争来转嫁危机,答案为A项。B、C、D三项都发生在九一八事变之后。
造成1936年埃塞俄比亚沦亡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国家贫困、武器装备落后
B.缺少国际援助
C.统治者不敢发动群众,指挥失误
D.英、法等国对意大利采取"绥靖政策"
解析:选A。本题是一道最佳式选择题,以上四个选项都是埃塞俄比亚迅速沦亡的原因,但最主要的还是国家贫困及武器装备的落后,其他三项均为次要原因。故A项为最佳选项。
6.有一种观点认为,西班牙民族革命战争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做是"二战的彩排"。这主要是因为( )
A.西班牙战争导致了二战的爆发
B.西班牙成为参加二战的举足轻重的国家
C.西班牙战争充分反映了当时国际势力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D.国际纵队的参与使西班牙内战变成了一场国际冲突
解析:选C。西班牙内战中,主要国际力量的态度充分反映了当时国际势力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7.在谈及俄罗斯出兵乌克兰时,美国 《芝加哥论坛报》认为,"这是美国与欧洲的慕尼黑时刻"。下列对发生在"一个世纪以前的'慕尼黑时刻'"评述不正确的是( )
A.英、法推行的"绥靖政策"达到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