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岳麓版必修2:第11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作业)
一、选择题
1.(2017·江苏泰州期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的发展状况用下列哪句诗来形容比较恰当( )
A.千呼万唤始出来 B.小荷才露尖尖角
C.忽如一夜春风来 D.无可奈何花落去
解析 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清楚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迅速,出现短暂春天。A项形容的是民族工业的产生;B项形容的是甲午战争后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C项形容的是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D项形容的是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很快萧条。
答案 C
2.(2017·福建福州一中月考)据初步统计,1913年至1921年,我国面粉工业23.5%集中在上海,22.7%集中在哈尔滨,原料主要产地河南、河北、山东却极少。1922年全国共有150万纱锭,41.8%集中在上海,37.9%集中在天津、武汉、无锡、南通、青岛。材料主要表明近代中国民族工业( )
A.原料供应不足 B.发展速度迅猛
C.资本明显短缺 D.地区分布失衡
解析 题干信息主要涉及民族工业的地域分布情况,它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交通便利的沿海、沿江城市,而河南、河北、山东分布却很少。因此D项正确。A、B、C三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
答案 D
3.(2017·河南洛阳期中)据统计;1922年全国华商纱厂的纱锭数量大约38%集中在上海,14%集中在天津,10%集中在武汉,广大内地所占比例极少。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民族资本受外国资本压制的程度不同
B.社会自然条件的制约
C.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