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苏联实行指令性的计划管理,完全排斥市场调节,故A项错误,B项正确;C、D两项材料未体现。]
4."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口号的出现,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在农业集体化运动中,出现过激现象
B.苏联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水平还有距离
C.农民加入集体农庄的积极性空前提高
D.苏联搞农业集体化运动时机还不成熟
B [题中的口号说明存在强迫农民参加集体农庄的情况,进一步说明农业集体化脱离了苏联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故选B项。]
5.美国人科恩在《布哈林》一书中说:"斯大林的政策人为地制造了1932-1933年的饥馑,俄国历史上最可怕的饥馑"。50多年后《真理报》报道:"1932年和1933年冬春相交之际,饿死的人大约有三四百万。"这两则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俄国经济的缓慢发展
B.新经济政策不适合苏联的国情
C.苏联经济受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严重干扰
D.斯大林模式存在严重的弊端
D [1932年,苏联已经成立,且工业发展速度非常快,故A项错误;1925年之后,新经济政策逐渐被废除,故B项错误;苏联的经济模式是独立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外的,故C项错误。]
6.有人认为,苏联发明了"在落后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靠人力劳动投资,迅速跨过工业阶段的无情的国家公式",这一观点( )
A.基本肯定了农业集体化运动
B.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
C.较客观地评价了斯大林模式
D.揭露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