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该实验在黑暗中进行,可排除受光不均匀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B. 该实验证明尖端确实能产生某种物质,该物质是吲哚乙酸
C. 对照组是没有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
D. 将尖端放在去尖端胚芽鞘的正上方,也会弯曲生长
1. 某小组利用同一种植物幼苗进行如下实验,几天后,预测幼苗的茎仍直立生长的是( )
A. Ⅰ B. Ⅰ和Ⅱ C. Ⅱ和Ⅲ D. Ⅰ、Ⅱ和Ⅲ
2. 农业生产中利用生长素作用的原理可进行疏花疏果。下列应用与其原理最为相似的是
A. 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喷洒棉株,这样可以达到保蕾保铃的目的
B. 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
C. 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促进瓜类单性结实,产生无籽果实
D. 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
3. 有关"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在预实验中不需要设置用蒸馏水处理的对照组
B. 在正式实验中,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处理组之间形成相互对照
C. 处理时应该用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浸泡或沾蘸插条的基部
D. 用于扦插的枝条应带有一定数量的幼芽以利于更好的生根
4. 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一定部位产生,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有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B. 赤霉素和生长素都能促进果实发育,赤霉素还具有解除休眠促进萌发的作用
C. 脱落酸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D. 植物茎的背地生长、植物的向光性、植物的顶端优势现象均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5. 现有某小组调查一个面积为2hm2的草场中的灰苍鼠的危害情况.他们在草场中共均匀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7天后,在相同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46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为14只.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密度最接近( )
A. 23只/hm2 B. 80只/hm2 C. 92只/hm2 D. 160只/hm2
6. 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在种群"J"型增长模型(Nt=N0•λt)中,λ表示该种群的增长速率
B. 在自然条件下,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即K值)是固定不变的
C. 在鱼类养殖中,在接近K值时进行捕捞有利于该种群的可持续发展
D. 在"S"型曲线中,种群密度不同时可能具有相同的种群增长速率
7. 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
①把酵母菌培养液放置在适宜的环境中培养,每天在相同时间取样计数,连续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