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徙知密州 知:主持
C.慨然太息 太息:叹息
D.盖亦鲜矣 鲜:少
13.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
B.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
C.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
D.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苏轼十岁时,受教于母亲程氏,在读到《范滂传》后,就打算做一个像范滂那样怀澄清天下之志的人。
B.苏轼在杭州上任时,新的政令一天天下达,总是利用新法中对百姓有利的内容造福百姓,百姓们因此生活安定。
C.徐州任上,苏轼带领全城官吏抗洪。守住徐州城后,他又请求调发第二年的役人来增筑旧城,又用石头筑堤岸,以防水再来。朝廷同意了他的做法。
D.苏轼自从成为举人到出入皇帝身边做侍从,一直以爱戴君王为本,其忠心耿直、正直无畏远在群臣之上。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2)时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
评卷人 得分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寄外舅郭大夫①
陈师道
巴蜀通归使,妻孥且旧居。
深知报消息,不忍问何如。
身健何妨远,情亲未肯疏。
功名欺老病,泪尽数行书。
(注)①元丰七年五月,陈师道的岳父郭概赴蜀任职,陈因家贫,无力赡养家室,所以妻子和三子女都随郭赴蜀。陈则留长安。此诗是分别后作。外舅:古代媳妇称公婆为"舅姑",女婿称呼岳父为"外舅"。
1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说从遥远的四川,回来一个带信的使者。一个"通"字,把"巴蜀"和"归使"串联起来,说明获知"巴蜀"之地妻子儿女消息的艰难。
B."妻孥且旧居"一句写妻子儿女仍在外家居住,这既是信使带来的消息,又是作者内心独白。
C.颔联中"深知"与"不忍"写作者明知道信使是报消息的,但又不忍心问,将作者想知道家人的消息但又害怕是坏消息的矛盾心理体现得淋漓尽致。
D.颈联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距离遥远不算什么,亲情不会因此而生疏,关键是家人的身体要健康,这既是作者对妻儿的安慰,也是自我慰藉。
17.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评卷人 得分 五、情景默写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中写自己虽崇尚美德约束自己,多少年仍然遭到贬黜的两句: :________,_____。
(3)《孔雀东南飞》中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刘兰芝对焦仲卿发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她们对爱情的忠贞和坚强。
(4)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话来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蛟龙嫠妇听箫声的感受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出只要"尽吾志",虽然不能达到目的,也可以无讥无悔。
评卷人 得分 六、语言表达 19.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中国自古不乏爱好美食的文人,① ____________。因为孟子说过:"君子远庖厨",品鉴美食是件风雅事,文人爱好做饭就未免失身份。苏轼偏不在乎,②_________ ,还极爱下厨房,以大胆的创意和实践精神,③________。诸如"东坡鱼"、"东坡肘子"、"东坡羹"、"东坡豆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