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我和他都被约去讲演,我在讲演时攻击到战前所谓象征派的诗,夜半回来,他在路上向我说:"你说得对!只是有些过分。"今年七月四日,我到清华去看他--这是我最后一次见他--他已十分憔悴,谈起一个过于主观的批评家,他尽管不以他为然,却还是说:"他读了不少的书。"
一个没有偏见的、过于宽容的人,容易给人以乡愿的印象,但是我们从朱先生的身上看不出一点乡愿的气味。一切在他的心中自有分寸,他对于恶势力绝不宽容。尤其是近两年来,也就是回到北平以来,他的文字与行动无时不在支持新文艺以及新中国向着光明方面的发展。他有愤激,有热烈的渴望,不过这都蒙在他那平静的面貌与朴质的生活形式下边,使一个生疏的人不能立即发现。他最近出版的两部论文集《论雅俗共赏》和《标准与尺度》是他最坦白的说明。他一步步地转变,所以步步都脚踏实地;他认为应该怎样,便怎样。我们应该怎样呢?每个心地清明的中国人都会知道得清楚。
不幸他在中途死去。中国的新文艺失却一个公正的扶持人,朋友中失却一个公正的畏友,将来的新中国失却一个脚踏实地的文艺工作者。现在我如果能够得到《雪朝》那本诗集,再把他历年的著作排列在一起,我会看见他在这一世纪的四分之一的时间内在走着一条忠实朴素的道路。
一九四八 北京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文写朱自清先生,却从诗集《雪朝》写起,因为朱自清是《雪朝》的作者之一,通过《雪朝》很自然地引起对朱先生的回忆,也是为了表现朱先生质朴的品质。
B.文中的"迂途"指的是诗歌发展走的不必要的歧路,"乡愿"指对家乡的有深厚情感的人,"畏友"指能严正指出自己错误的朋友。
C.文章第五段结尾说"我们应该怎样呢?每个心地清明的中国人都会知道得清楚", "知道"的内容应该是支持新文艺以及新中国向光明方面发展。
D.本文以与朱自清先生交往的时间为线索,运用了叙议结合的方式,突出了朱先生忠实朴素的特点。
8.文章结尾段有什么作用?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
9.今年是朱自清先生诞辰 120 周年,请结合本文和你对朱自清先生的了解,勾画出朱自清在你心目中的形象,不少于50 字。
评卷人 得分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击缶。"秦之群臣曰: 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秦王竟酒,终不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10.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是相如前进缶:走上前进献。
B.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倒退。
C.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宣传号召的文告。
D.臣等不肖,请辞去:没有才德,无用。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位在廉颇之右",意思是地位、官职比廉颇高。秦汉以前,以右为尊。
B."御史",史官。战国时的御史掌管图籍,记载国家大事。
C."负荆",背着荆条,表示愿受责罚。这是向对方请罪的一种方式。
D."亲戚",文中"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的"亲戚",相当于我们现在的"亲属"。
12.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渑池之会后,相如以功授官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不服气,但蔺相如对他容忍退让,才有了后来的负荆请罪。
B."将相和"这一故事在表现人物时,不仅把人物放在矛盾冲突中,借人物自己的言行来刻画人物性格,而且还极力铺张,渲染烘托人物。
C."渑池之会"这一故事以秦王的声威、渑池内外的具体环境气氛来反衬蔺相如的镇定自如,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