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一第二次月考
物理答案
1.【答案】B
2.【答案】A
3.【答案】A
4.【解析】当θ=30°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静摩擦力和重力的下滑分力相等,即f1=mgsin 30°;当θ=45°时物体沿斜面下滑,滑动摩擦力f2=μFN=μmgcos45°,由f1=f2,解得,故B正确。
【答案】B
5.【答案】D
6.【解析】在水平推力的作用下,物体P、Q一起匀速滑动,则对P,受重力与支持力;对于Q受力分析:重力、地面支持力、P对Q的压力、水平推力、地面给Q的滑动摩擦力,共5个力。因此P受到两个力,Q受到5个力,故C正确。
【答案】C
7.【解析】物体B处于静止状态,所以B受力是平衡的,即弹簧右端受到的力大小为3N;又因为弹簧秤处于静止状态,所以弹簧秤受力是平衡的,弹簧右端受到的拉力是3N,虽然A的重力是10N,但因弹簧受力平衡,A端绳受的力是3N,而弹簧秤的合力为零;弹簧秤的示数是钩上的拉力或是一端受到的力,所以示数为3N,故A正确。
【答案】A
8.【解析】以滑轮为研究对象,设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则2Tcosθ=mg,随θ角的增加,绳的张力增大,A对、B错;以人为研究对象,可知人受重力、绳的拉力及地面的支持力,由共点力平衡可知:T+N=G,绳的拉力增大,故人对地面的压力减小,C对、D错。
【答案】C
9.【答案】ACD
10.【解析】对滑块受力分析,受重力、静摩擦力、支持力,故A正确,C错误;根据平衡条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等于重力沿传送带向下的分力为mgsinθ,故B正确;物块受到的是静摩擦力,不是滑动摩擦力,故D错误。
【答案】AB
11.【解析】物体在a点时的速度大小为v0,加速度为a,则从a到c有,物体从a到d有,解得:a=-0.5m/s2,v0=4m/s,故A错误;根据速度公式,可得vc=3m/s,故B正确;从a到b有,解得m/s,故C错误;根据速度公式,可得vd=2m/s,则从d到e有,则xde=4m,从d到e的时间s,故D正确。
【答案】BD
12.【解析】以O点位研究对象,处于平衡装态,OA和OB两绳的合力大小等于重力的大小,方向与重力的方向相反,画出平行四边形,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在A点向上移动的过程中,绳子OB上的拉力逐渐减小,OA上的拉力先减小后增大,故B、D正确。
【答案】BD
13.【解析】(1)弹簧被拉伸时,不能超出它的弹性限度,否则弹簧会损坏,故A正确;用悬挂钩码的方法给弹簧施加拉力,要保证弹簧位于竖直位置,使钩码的重力等于弹簧的弹力,要待钩码平衡时再读读数,故B正确;弹簧的长度不等于弹簧的伸长量,伸长量等于弹簧的长度减去原长,故C错误;拉力与伸长量之比是劲度系数,由弹簧决定,同一弹簧的劲度系数是不变的,不同的弹簧的劲度系数不同,故D错误。
(2)由F-L图象和胡克定律结合分析知,图象的斜率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当F=0时,即横坐标的截距为弹簧的原长,所以据图所知,横截距为10cm,即弹簧的原长为10cm;图象的斜率N/m=50N/m。
【答案】(1)AB (2)10 50
14.【解析】(1)实验为了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采用的方法是作力的图示法,作出合力和理论值和实际值,然后进行比较,得出结果。所以,实验时,除记录弹簧秤的示数外,还要记下两条细绳的方向,以便确定两个拉力的方向,这样才能作出拉力的图示。步骤A中未记下两条细绳的方向;步骤B中未说明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位置O。
(2)由于误差的存在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可以与橡皮条拉力的方向有偏差,但用一只弹簧测力计拉结点的拉力即Fʹ与橡皮条拉力一定在同一直线上,F1和F2的合力理论值一定在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上,故甲符合实验事实。
【答案】(1)未记下两条细绳的方向未说明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位置O(2)甲
15.【解析】(1)设直杆下端到达圆筒上方的时间为t1,有:
解得:t1=0.4 s。
(2)直杆上端离开圆筒下方时间为t2,有:
解得:t2=1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