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章"一词频频出现,从而泯灭了魏、晋以来日趋扩大化了的不同文体间的差别。表面看来,以"文章"取代"文笔",只是一个简单的词语变化,但在这一现象的底层,却反映了唐人文学观念的重大变革,亦即杂文学观念的复归。这种似旧实新的观念,将南朝人想从"文"中排除出去的大量应用文体重又收罗进来,施以新的写法,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古文的地位。
韩愈、柳宗元在文坛的崛起及其倡导的文体文风改革,除了现实政治等方面的原因外,正与这种杂文学观念的影响紧密相关。他们大量使用"古文""文章"之类词语,将经、史、子乃至碑、铭、杂说等一切有韵无韵之文统统包罗在内,并在理论上予以倡导,在写作实践中赋予这些应用文体以文学的物质。"二公者,实乃站于纯文学之立场,求取融化后起诗赋纯文学之情趣风神以纳于短篇散文之中,而使短篇散文亦得侵入纯文学之间域而确占一席之地"(钱穆《杂论唐代古文运动》)。杂文学事实上已起了某些变化。
从杂文学始,到"文""笔"之分的讨论,最后以"文章"合一终,散文的发展似乎在绕了一个大圆圈后又回到了它的原点。这一现象,就文学自身的演进来说,无疑是一种倒退;但就杂文学观念在特定的时期重建的意义而言,则是一种进步。因为这一观念蕴含着以复古为新变的充实内容,给予当时和此后的散文发展以深远影响。
(选自《唐代散文概论》,有删改)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所谓"杂文学"是相对于纯文学而言的,重功利、轻抒情,内容庞杂,形式多样的文章。
B.南朝宋文帝立"儒学""玄学""史学"和"文学"四学,至此,现代"文学"的概念正式确立。
C.南朝齐梁之际将"文""笔"区分的较为明确,把感情浓烈、辞采华美、讲究声律的文章称为"文"。
D.从杂文学始,到"文""笔"之分的讨论,最后以"文章"合一终,中国古代散文就是在这样周而复始的轮回中发展的。
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首先引入了几组概念:杂文学与纯文学、美文与非美文、文学与非文学、"文"与"笔",意在说明魏晋以后"文学"概念的演变。
B.盛唐以后,又用"文章"取代了"文""笔"的分野,论证了唐人文学观念的重大变革,即杂文学观念的复归。
C.第三段,引用钱穆的话证明了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不仅对唐朝政治产生了影响,也促进了杂文学观念的回归。
D.文章最后归纳总结,归纳了文学概念的发展演变的特点,给以中肯的评价,并指出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南朝之际,人们对"文学"有了初步的认识,对"文"与"笔"也有了思考与探讨,这些可以看作是这一时期"文学"意识的觉醒。
B.如果没有唐代社会杂文学意识的再次回归,现代意义上的文学概念的确立,不知要提前多少年。
C.韩愈、柳宗元在古文创作中,即便是一些"笔"类的应用文体,也赋予其文学的元素。
D.萧绎和萧统在对古代文章分类的认识上,基本上是一致的。《文选》所选文章,就很注重"文"的特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药壶
袁炳发
阿东居住的地方是个贫困的小村,偏僻,四面环山。
阿东考上大学那年,全村人的心沸腾了些日子。
村委会除了杀了一头猪之外,还奖励阿东二百元钱。
村主任说:"咱这村儿啊,自打我记事儿起,就没出过一个大学生,这回阿东可给咱们村提了精神气儿了,带了个好头啊!"
让阿东感动的是,阿东上大学走的那天,村里的七爷把自己平时积攒下来的五百元钱,掏出来塞到阿东的手里。
阿东执意不要。
七爷就生气了。七爷对阿东说:"阿东,这钱你要是不要,就是瞧不起你七爷!"
看着七爷真生气了,阿东就收了这钱。
走时,阿东跪下,含泪给七爷磕了两个头......
时光暗里流逝,匆匆间阿东大学毕业了。
阿东不负村里人的厚望,毕业后没有留在城里工作。他又回到了这个小村,他要在村里办一所小学,不让村里的孩子再走他"趟过一条河翻过一座山"去镇上读书的老路。
阿东回到村里后,就把办学的想法和村主任说了。
村主任赞成阿东的做法,并答应把村委会的一间库房腾出来做教室。
就在这时,阿东爷爷的哮喘病犯了,阿东就把筹办学校的事暂时搁置下来。
阿东去镇上给爷爷买了几服中药。回到村里后,阿东从七爷那儿借来药壶,给爷爷熬药。
喝了几服药,爷爷的病就好了,阿东把药壶还给了七爷。
阿东还给七爷药壶前脚刚走,后脚七爷就气哼哼地把药壶狠狠地甩到挨着后窗的那条河里了。
几日后,爷爷不见了那药壶,便问阿东哪去了。
阿东告诉爷爷药壶还回了七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