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相辅以益其强,又末中之一节也......将谓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遂可转弱为强,其余皆可不问,恐无此理。"这一认识:
A.是中体西用论的具体表述 B.对洋务派思想有所突破
C.反映了顽固派的政治主张 D.奠定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
9、1907年,日本早稻田大学中国留学生毕业纪念题名录共有95人题词,其中62人附记国籍,写法如下:支那18人,清国12人,中国、中华7人,不附国号者25人。这反映出当时
A. 附国籍者有民族自豪感 B. 革命发展引发知识分子分裂
C. 王朝意识受到严重冲击 D. 朝廷腐败遭到爱国士人不满
10、康有为"从崇尚经典走向怀疑经典,又从怀疑经典转向'大讲西学',最后吸取了西学中的近代精神,又回过头来重新解释经典"。这反映了康有为
A. 欲使儒家思想近代化 B. 借传统文化推行变法
C. 主张以西学取代中学 D. 调和了中西文化矛盾
11、1927年9月中共中央的一项决议中指出工农暴动要在"左派国民党旗帜之下"进行,而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又明确指出"党的主要口号就是苏维埃"。对这一重要战略口号的改变,认识合理的是
A.标志着中共从幼稚走向了成熟 B.说明党组织思想混乱的状况
C.体现了对俄国革命道路的照搬 D.反映出党独立领导革命的方向
12、《帝国主义与中国海关资料丛编》载,1937年8月26日,海关总税务司F.W.Maze致国府行政院长孔祥熙电:"应付日(本)庚(子赔)款及着后结款,为保持海关完整、维护税收计。仍应暂予照付,以全债信而免纠纷。"27日孔祥熙回电,"有电悉,月款可照议暂付。"由此可见
A. 国民政府力避涉日外交纷争 B. 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
C. 列强积极在中日间和平斡旋 D. 国民党军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13、综合下表可知,近代中国
时期 粮食进口情况 1867-1921年 共进口大米、小麦、面粉2.76亿担。年均进口502万担。 1921-1937年 共进口大米、小麦、面粉5.2亿担。年均进口3250万担。 A.人地矛盾始终突出 B.与世界经济联系愈加密切
C.农村经济普遍凋敝 D.社会稳定造成了人口剧增
14、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说:"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还有一个时期让资本主义作为部分经济而存在,而且还是很大的一部分......我们的同志在这方面是太急了。"毛泽东旨在:
A.强调应坚持新民主主义路线 B.批评新经济政策不合时宜
C.重申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D.说明社会主义改造的迫切性
15、毛泽东指出:孙中山为我们定下了革命的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叫我们反抗帝国主义,使中国民族得到解放。民权主义叫我们反抗军阀,使中国人民自立于统治地位。民生主义叫我们反抗大商买办阶级和地主阶级,使中国大多数穷苦人民得享有经济幸福。革命的三民主义
A.成为了辛亥革命的理论指导 B.奠定了《临时约法》的思想基础
C.明确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 D.推动国民革命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16、"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一定要搞好。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克服大汉族主义。在存在有地方民族主义的少数民族中间,则应当同时克服地方民族主义。无论是大汉族主义或者地方民族主义,都不利于各族人民的团结,这是应当克服的一种人民内部的矛盾。"毛泽东此番讲话的背景是
A.政协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