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填空题
51.有下列物质:①氢氧化钡固体 ②KHSO4 ③HNO3 ④稀硫酸 ⑤二氧化碳气体 ⑥铜 ⑦碳酸钠粉末 ⑧蔗糖晶体 ⑨熔融氯化钠 ⑩CuSO4·5H2O晶体。请用序号填空:
(1)上述状态下可导电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②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与②在溶液中反应使溶液呈中性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③与⑥可以发生如下反应:Cu+4HNO3(浓)=Cu(NO3)2+2NO2↑+2H2O,回答下列问题:
I.还原产物是____________。
II.当有2 mol HNO3参加反应时,被氧化的物质的质量为________g。
III.用双线桥表示该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已知:Fe3+溶液颜色为黄色,Fe2+溶液颜色为浅绿色,Fe(OH)3为红褐色。
(1)现将少量Fe2O3粉末加入适量稀盐酸,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所得溶液进行以下实验:
(2)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入NaOH溶液,观察到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3)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少量还原铁粉,振荡,铁粉逐渐溶解,溶液由黄色变为浅绿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烧杯中加入25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滴加几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直到溶液呈红褐色,即得到Fe(OH)3胶体。取少量Fe(OH)3胶体,逐滴加入盐酸至过量,可观察到的现象是:先_______________,然后__________________,对后一现象的解释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3.按要求填空
(1)将等物质的量的NH3和CH4混合,混合气体中NH3与CH4的质量比为________。
(2)要使NH3与CH4含相同数目的H原子,则NH3和CH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
(3)某结晶水合物的化学式为A·nH2O,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如将a g该化合物加热至结晶水全部失去,剩余的残渣为b g,则n=________。
(4)已知a g A和b 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0.2 mol C和d g D,则C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____。
(5)在某温度下,NaOH的溶解度为20g,该温度下将80gNaOH投入220g水中,充分搅拌后,静置,测得溶液的密度为1.2g/mL,则该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
54.下列各组物质的分离或提纯,应选用下述方法的哪一种?(填序号)A、分液 B、过滤 C、萃取 D、蒸馏 E、结晶 F、加热分解
(1)除去Ca(OH)2 溶液中悬浮的 CaCO3 ________________;
(2)从碘水中提取碘______________;
(3)用自来水制取蒸馏水_____________;
(4)分离植物油和水__________;
(5)除去KNO3中所含的少量 NaCl__________;
(6)除去 KCl 中少量 KClO3_________。
三、实验题
55.下图是硫酸试剂瓶标签上的内容:
(1)该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 mol·L−1。
(2)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硫酸性质的实验探究时,需要240mL4.6 mol·L−1的稀硫酸,则需要取________mL的该硫酸来进行配制实验。
(3)将上述硫酸进行稀释的实验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上述硫酸配制240mL4.6 mol·L−1的稀硫酸,实验仪器有:①50mL量筒 ②100mL量筒 ③托盘天平 ④玻璃棒 ⑤250mL容量瓶 ⑥胶头滴管 ⑦烧杯 ⑧锥形瓶,实验时使用选用仪器的先后顺序为__________。
(5)下列操作会使配制的溶液浓度偏高的是_________________(填下列选项的编号字母)。
A.没有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 B.转移过程中有少量溶液溅出
C.摇匀后,液面下降,补充水 D.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56.某校学生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下图所示实验装置,用来验证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已知碱石灰的成分是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炭与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发生以下反应:C + H2O(g) CO + H2。回答下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