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中国古代某思想家认为:商人乃"邦之蠹也"(蠹,蛀虫)。下列各项与此观点一致的是( )
A."末富居多,本富居少"
B."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C."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D."多蓄织妇,岁计所积,与市为贾"
C [末指商业,本指的是农业,商人富裕的人多,农民富裕的人少;商业藉由农业而存在,农产品依赖商业而流通,互相辅助依存;多集合些织布女,一年下来计算一下织好了多少布,再拿到市场上去卖,与农业有关,与材料观点均不一致,故A、B、D三项错误;有钱不投向商业,男子不投入军营,与材料观点一致,故C项正确。]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商业资本十分活跃,积累了百万乃至千万资金。全国各地出现了许多大小商人,他们在各地设会馆、公所、组织商帮。如山西商、徽商、江右商等。他们从事各种转贩活动......清代,山西票号商、两淮盐商、广东行商,富甲天下,山西庄氏号称数千万两。
--《简明中国经济史》
材料二 牙行是我国古代从事贸易中介的商业组织。明朝规定:"选有资产的人户充任,官府颁发'牙帖'"。领帖者需交"帖费"和税银,统称牙税。明朝《长沙府志》记载:"湘潭牙行获利逾千金。"明末清初,长沙城外的市镇成为商品集中收购的市场,牙人开始充当收购的中介人,牙行数量剧增,如粮食行、盐行、铁行等。牙行兴盛又带动了店铺的增加,1772年,城外各市镇共有门摊189家。
(1)材料一反映明清时期商业进一步发展的表现有哪些?
(2)材料二中牙行的兴盛反映了什么现象?牙行的兴盛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有怎样的推动作用?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商业资本十分活跃""在各地设会馆、公所、组织商帮"说明。第(2)问"现象"从商品贸易和商人群体方面归纳;"推动作用"根据材料二"领帖者需交'帖费'和税银,统称牙税""长沙城外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