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好内容"需要网络文学从娱乐消费中解脱出来,体现积极的价值引导功能。
C.内容精品化和产业融合化将使网络文学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
D.网络文学"融合发展"就是借鉴传统文学的创作规律和手法,推进其产业升级。
9.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A.文章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阐述了网络文学进入2.0时代的生存与发展。
B.文章分别阐述了网络文学进入2.0 时代的两个标记,并对二者进行对比论述,具有辩证性。
C.文章以现阶段网络文学面临的问题为前提,论述了网络文学如何走出野蛮生长的办法。
D.文章在论证"产业融合"时分别从网络文学、传统文学和互联网企业三个方面层层展开。
10.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的网络文学成为世界四大流行文化之一,证明了中国的网络文学已走向世界。
B.网络文学创作如果与商业行为联系得特别紧密,那么它就会慢慢堕落,乃至消亡。
C.只要网络文学在写好内容和产业融合的道路上不断壮大,文化市场就能永葆活力。
D.网络文学的传播力优于传统文学,所以网络文学能在价值观引导上发挥更大作用。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大陈的风
陈加斌
一
大陈的风从前冷。冬日,历山白雪皑皑,北风从珠坑口吹过来。但童年的我望着院子天井上空成堆成堆的鹅毛大雪压下来,却丝毫不觉冷,因为脚底下有母亲早已生好的炭火盆。母亲边哼歌谣边纳鞋底。鞋底是用一层层旧衣料沾上汤糊贴叠的,很厚,需要拿锥子用力穿孔后穿针引线。线是用莱园野生的针麻脱干制成,很牢固。母亲说,冬闲田里没活,开春就有新布鞋穿啦。此时,母亲满是老茧的手已冻得通红!那是冬天里的"一把火",寒夜里的一束光。
上小学了, 母亲说,在学校就要听老师的话,今日的功课今日做掉,明朝还有新功课。寒风吹来,"作业日清" "尊师崇学" 的家教是母亲树立的最早"家风",也是母亲对儿子一生的告诫。
大陈的风从前慢。夏日, 后垅地塔的番薯田表土如粉,龙前山田的水渠已泛白泥。少年的我,从上桥头跑到下桥头,口干舌燥。风神似乎停止了脚步。只见岩泉溪小鲇鱼在游晃,却不见溪两旁柳树动。母亲说,树头果子莫仰头,菱角塘莫洗手。"仰头" 以为你想偷水果,"洗手" 以为你想偷菱角。那时放学拔猪草是"家庭作业"。小伙伴们常常玩"丢杀锏"( 丢小镰刀)游戏到快天黑。竹篮没盛满怕母亲责骂就结伴到生产队的花草田里割一些放在篮底"填充"。母亲发现后连竹篮一起踩扁,拿起杉树刺的荆条-顿痛打。母亲的脸从未有的严肃,母亲的骂从未有的严厉。
二
十二三岁,我已随母亲上山砍柴。麻索如何捆柴、担柱如何换肩.... 母亲边示范边说,内家烧柴大板艮(大把添柴),老公挑柴抖抖震。母亲虽然说不出"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诗句,却让我明白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双抢"(抢收抢种)的时候,生产队二十多个属兔的同龄人比赛割稻谷,第二天起不来,母亲一边拉我一边说,"后生依力气不能晒干, 睡一觉又有力气了。"我说,不是下雨吗?"雨落早午更,雨伞不用撑。"母亲没有商量余地。母亲的话第一次让我感受到她压担子的"绝情".能挑-一百斤绝不挑九十九,捆柴掴足,珠坑水库大坝底挑砂石装满,挑稻谷,挑水,挑栏脚...是满满的。母亲说,出门就是一天,来回就是一趟,多挑一些合算。也许我的腰肌劳损就从那时落下,但坚强品格也从此生长。小山村慢生活年代,母亲从来都是快节奏的。
三
大陈的风后来快。春日,盘龙谷的杜鹃花在孩子们的欢呼声中漫山红遍,虎踞峡的泉水叮咚流经村南边;龙皇塘舜帝庙的"龙水"经石雅峡谷静静从村中央流过。忽如一夜春风来。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到户后,家乡生活风生水起,"双清"溪流也跳起春天的舞曲。那时家里奶奶妈妈妹妹弟弟四个人口的四亩责任田分散在六七个地方,母亲起早摸黑,披星戴月,忙得连口水也没工夫喝。春天雨水充沛,田野里总有我和母亲穿着蓑衣、戴着竹斗签的身影。母亲说,日头黄金两是宝,两样都用着。吃晚饭的时候,常总是把碗底油多一点的霉干菜夹到我碗里。
小山村的春夜特别安静,而母亲却总在盘算第二天下两是否修农具,晴的话去哪块田除草。"日睛夜雨,百姓做财主",母亲风雨兼程,眼中总是丰收的憧憬。
恢复高考制度第三年,十六岁的我成了村里第一个大学生,母亲的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我走上领导岗位时,母亲已年过花甲。当村里有人求我办事时,母亲说,小孩读书的事你多帮,村里公善的事多帮,其他事不要管。遵循母亲的"大原则",大陈"博士村"里的四位博士先后都师从过我......春风吹开桃李,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四
大陈的风如今爽。秋日,村西头百年桂花树如同一把撑开的大伞上洒满了金黄色的桂花雨,香气四溢,香飘石头街上石头屋里。祖宅百年老屋后院的"一枝攀"(红柚)树挂满了果子。宅西院两棵五十多年的金钩梨树上麻雀成群,掉地上沾了一层白色鸟粪的果子特别甜。
大陈的秋天是村民们最高兴的季节。母亲说,村里有人来收购毛芋了,卖到日本去的,我是用柴木灰种的,没用农药,就是个小点,有点虫斑,但收芋的说,越土越好。望着母亲临终前没来得及卖掉的那一担毛芋,我忽然明白,母亲种的是"良心芋",卖的是"长寿果"。
村主任告诉我,大陈村一个个"芋娘",种植"舜芋",坚守多年,名声在外,名气很响,上海的客商一天要从村里收走几十吨毛芋呢。
新风吹来,村两委同心协力,讲好新时代美丽乡村的新故事。民宿加旅游,旅游加互联网,